让基层成为凝聚人才的“强磁场”
为了顺应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一步,我们将着眼城乡融合发展,锐意改革创新,除了进一步做好土地文章外,还将在乡村人才培育、基层治理创新、城乡民生共享等方面下功夫,奋力书写好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巴州篇章。(10月14日,人民网) 走好乡村振兴之路,人才振兴是关键。只有激活人才这潭“春水”,才能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行稳致远。让基层成为凝聚人才的“强磁场” 政策支持,将人才“引回来”。现在,在基层,很多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留在家里的多数是儿童和老人,随着这几年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地引领,“人才回流”需加大措施,随着一些工业园区的出现、优质项目的引进,目前我国也有很多外出务工者加入返乡行业中、其中还有一些党员。那么,如何让这些人都能安安心心地留在家乡发展,能在农村这个广阔的舞台上大显身手。需要的是“创业扶持到位、奖励激励到位、配套服务到位”一项都不能少,对回乡创业者要给予宽松的创业环境,让他们能真正地留下来,为家乡的发展加油鼓劲,让他们在创业中更有信心和决心。 引领人才向基层流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要想基层快速发展,需要在人才上下功夫。让更多的有能力、有魄力的年轻干部向基层流动,因为基层一线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对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但对人才的吸引力和挽留力还有一段距离。因此,各基层要释放更多的人才政策红利,让基层能真正留住人才。特别要拓展农村急用人才,拓宽基层选拨的视野,放低门槛,鼓励优秀人才参与选拔竞争考试,打破身份、地域的界限,实现不拘一格选择更好的人才,实现才尽其用,实施工程项目向下拉动。筑巢引凤,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分布结构,推进区域人才协调发展。 “谁不说俺家乡好”。现在各地都在实施乡村振兴,让更多的人才都融入到乡村振兴中,特别是党员干部,更要当好乡村振兴的“领头雁”,立足本地特色优势,寻找适合自己家乡发展的产业,寻找“适销对路”的人才,确保乡村的有限只有产生最大价值,让更多的人能在基层这个“强磁场”引领乡村振兴,能真正做到添砖加瓦。(文/张懿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