湍口镇迎丰村村委会原主任王丰华, 他用21本工作笔记、总共近100万字的记录,原原本本记下村民梦想和期盼中美丽乡村的模样,记下带领大家共同圆梦的每一个步履足印,最终让一个又一个梦想成为现实。(10月7日,人民网) 由于自身视野以及站位原因,村民的梦想往往不大,不过是一些“希望村里能建一个老年食堂”, “希望小汽车能开到家门口”, “希望在门口装一道减速带”。村民的这些梦想比较分散,大多都只是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村干部王丰华收集村民群众的梦想,但是却不局限于只是实现村民群众的单一梦想,而是思考着如何将村民群众的梦想做大,将村民群众的每一个梦想点编织成一个梦想网,不仅能够实现当事人的愿望,还让每个村民群众都能够从中收获幸福与获得。 村干部王丰华就有着把村民群众梦想做大的格局。于是其就不只是考虑着为老人建食堂,为某个群众修通门前路,而已着眼于全村实际,从村庄建设、农林道路、文化建设、帮扶照料、创新创业等7个方面出发,撬动村容村貌、行风民俗的根本转变,推动乡村向上想好发展,让每个村民群众都能够增产增收、安居乐业。 村容村貌的改变,加上乡风民俗的向好,为乡村发展和村民幸福奠定了硬件设施和软件基础。硬件上基础设施的完善让产业发展有了基础保障,无论是扶贫车间,还是农业合作社,都因为有完善的基础设施而有了发展进步的基础。村容整洁、邻里和睦,也让村民群众在心里上更加积极健康,能够自信自强、团结互助,干部与群众凝成一股神,促进产业发展、事业进步。 因此,党员干部应该有做大村民群众梦想的大格局,这样的格局,拥有强大的统筹力量与整合力量。将群众的“梦想点”连接起来,编织成乡村发展振兴的“梦想网”,这张梦想网将会笼罩整个乡村,无论是村民的个人增收梦想、发展梦想,还是乡村的产业梦想、振兴梦想,都将从这张网获得能量,最终推动整个事业有序进步。(文/钟吉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