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家庭党校”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每隔一段时间,家住安徽淮北市相山区东山街道翰林社区的费维林老人的家里就会热闹起来,辖区的老党员聚在“费维林党校”,一同学习、讨论政策法规,讨论社区的难点、热点问题。“退休以后,我和很多老党员一样,都找不到‘家’了。”费维林说,“现在,党校延伸到家庭中,开辟了党员学习教育新阵地,更方便了我们参与到社区管理事务当中来。”(《中国组织人事报》2019年09月25日 ) 资料介绍,合肥巢湖市卧牛山街道南巢街社区为有效破解区域内机关单位、商业网点和社会服务组织多的实际情况,以“区域党建联席会”为突破口,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整合资源,打破基层党建领域中的“条块分割”壁垒,实现共驻共建,形成区域党建工作新合力。牢固树立开放融合的城市基层党建理念,主动回应群众呼声、满足群众期盼,在相山公园等人群密集、人流量大的城市公园广场打造了一批不加门槛、不分受众、不设时限的开放式党校,并积极推动向街道社区和镇村延伸覆盖。开放式党校以开放布局、开放选题、开放融合、开放对话、开放服务,形成功能联动的“阵地集群”,打造了新颖生动的“精品课堂”,构建了基层党建的“互动平台”,打通了真诚沟通的“阳光通道”,架起了有来有往的“连心桥梁”,有效束紧开放互融的党建纽带,创新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模式,受到广大干群真心称赞,省委书记李锦斌等领导来淮调研时给予充分肯定。该市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先后在全国、全省作经验交流,并被中组部确定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 他们的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第一 构建一个组织架构。“家庭党校”配备1名党校校长,原则上从辖区内素质高、热情高、威望高、觉悟高,在党员群众中具有号召力的党员择优选配;配备2名委员,负责家庭党校的组织、学习、后勤等日常工作。 第二 打造一个活动阵地。有能够容纳一定数量党员开展活动的固定场所,配置桌椅、书柜、报刊架、党员学习记录本、党旗、党徽等物品,有条件的可以配备远程教育设备。 第三建立一套工作制度。制定学习、管理制度,明确校长、委员、学员的职责,以及定期学习、参与活动等各环节的规定和要求。 第四 选派一名党建指导员。从街道或社区选派1名党建指导员,指导“家庭党校”开展工作,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第五开展一系列组织活动。开设政策宣传、轮流讲学、自由讨论、示范教育等特色课堂,开展岗位认领、参政议政、为民服 以项目认领为支撑点,筑牢基层党建“阵地”。 坚持以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三张清单”作为有效载体,有效实现区域各类党建资源和党建项目的精准对接,彻底解决了社区建设中的资源矛盾,理顺了条块关系,区域成员单位按照项目结合自身资源,承担共建职责,尽力支持社区工作,与社区确定一至二个共建项目,精准对策,推动社区党建、单位党建和行业党建互联互动,优势互补,实现了单一依靠社区内部力量到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的转变,有效解决了社区服务资源不充足“想管却管不了”的现象,实现对社区居民的全员管理和无缝隙管理。(作者:陈夏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