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通过驰而不息的正风肃纪,干部队伍状态持续向好,但现实生活中,衙门派头、老爷心态等不良官场风气并未绝迹。党员干部精神状态是否“在线”,关系到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对照中央要求和群众诉求,进一步检视自己,看看身上是不是还有“庸、懒、散、傲”的官气,缺不缺干事创业的心气,有没有昂扬奋进的士气,是每一位党员干部的必修课。(9月14日,新华网) 我们党历来重视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努力彰显其时代价值。毛泽东同志曾就“官气”的问题这样说:“有些干部是老子天下第一,看不起人,靠资格吃饭,做了官,特别是做了大官,就不愿意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这是一种很恶劣的现象。”“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他还要求干部下基层时不要学“巡按出朝,地动山摇”那一套。 官气十足,是官僚主义的表现。官僚主义的表现形式有很多: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利益,漠视群众需求;只贪自己享受,不愿服务群众,只图自己痛快,不顾群众感受;态度傲慢、语气蛮横、行动狂野、动作粗暴;遇事不去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一味责备,命令式的要求,板起面孔教训……诸如此类种种,倘若我们的领导干部长此以往,损害自身形象不说,还破坏干群关系和同事关系,不被群众接受,不被同事、下属认可。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控制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提高业务能力,减少官气,是每一个领导干部应该思考的问题。 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我们的领导干部也要积极顺应时代发展变化,及时转变观念,从小节、小事上着手严格要求自己。不仅在大是大非面前要立场坚定,就算在点滴小事上,也应该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学会倾听,善于交流,善用合理化建议;对待同事或者解决干群问题时要耐心细致的解释,做到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心中装着群众,才会走群众路线。去掉“官气”才能做到接“地气”。 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只有官风正民风才正,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这些都影响着党风政风,都体现着一种高层次的道德内化和自律。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保持高尚道德情操的党,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官风正,官德好,百姓才会起而仿效。所以只有领导干部自己首先做到自律才能要求他人他律。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作者:任淑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