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对世界减贫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9月17日,人民日报) 近年来,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广大机关干部上山下乡入户包抓贫困户。许多机关干部对到贫困户帮扶工作产生了极大热情,并取得了一定的帮扶效果,同事也暴露出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的干部认为贫困户基础差,发展产业脱贫致富主观不努力,坐等靠要思想严重,不以贫困为耻反以为荣,思想守旧,发展产业无从下手,靠着墙角晒太阳,少数贫困户认为我脱不了贫是帮扶干部的责任,有我脱不了贫你完不成任务的想法,这些现象极大的挫伤了帮扶干部的工作热情,为此少数帮扶干部不愿意弯下腰来、沉下心来,脚踏实地的帮扶。 第一,帮扶干部要有“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能够沉下心来在基层工作。很多帮扶干部,做事有冲劲、有激情,这是好处、是优点,但不可否认的是,“年轻”二字同样也代表着经验和耐性的缺乏,有冲劲固然是好,但一心向前的工作热情若是发挥不当,就变成了急躁、不稳,好高骛远。所以,帮扶干部需要时刻让自己的心态“冷静下来”,给自己的热情“降降温”,真正融入到工作中。作为机关下派的帮扶干部,若是遇到困难时不思解决,沉不下心、吃不得苦、受不得累,那结果肯定是半途而废、办不成事。只有端正心态、平心静气的做好每一项工作,不做那“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气球干部”,才能够融入贫困户,扎根基层,让青春在帮扶工作过程中绽放。 第二,帮扶干部在自己包抓的贫困户中要兢兢业业,努力钻研,开拓创新,保质保量地完成帮扶工作任务,这样才能得到贫困户的认可。帮扶过程无论大事小事,分内分外,就算所做工作十分平凡,也不能觉得屈才,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只有把帮扶工作任务一丝不苟、毫无差错高质量的完成了,自身工作能力才能得到提升,才能获得贫困户更多的信任,才能成为朋友。有些帮扶干部总是飘在“上面”,对待帮扶工作总是应付了事,对“下面”的工作不知不解,不闻不问。这样不仅影响了帮扶部门的形象,也不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因此,帮扶干部要将腰身弯下去,要脱下西装换农装,脱下皮鞋换布鞋,摘下官帽戴草帽,深入到田间地头,深入到百姓家中,坐坐百姓的热炕头,听听群众的心里话,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将党的脱贫攻坚政策说给群众听,将党的关怀播散到每位群众心中。 对于帮扶干部而言,脚踏实地、求真务实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唯一的途径,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是帮扶的大敌。现在,整个社会风气比较浮躁,“四支力量”没有形成合力,急在帮扶部门,闲在贫困户,还有等待观望的其他帮扶力量,我们的帮扶干部队伍也或多或少受到影响。帮扶干部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做人做事。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实现自身价值,才能真正的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布夫惹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