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三秋”工作即将全面展开,近日,在河南省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办公室通报了全省夏季秸秆禁烧工作情况,并要求各地“三秋”期间要坚持人防技防相结合、禁烧与利用相结合,进一步加大秸秆综合利用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推广力度,大力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秸秆饲用、秸秆能源化、秸秆基料化等技术,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从源头消除秸秆焚烧隐患。(9月11日《河南日报》) 说到秸秆禁烧大家并不陌生,现在一到秸秆出现之际,大街小巷都是宣传禁烧秸秆的声音,对那些胆敢“以身试法”的人绝对是重罚,不过通过经济上的惩罚和教育还不够,这并不是治本之策,要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禁烧的问题还是盯“市场”。 从政府的角度来说,禁烧秸秆的初衷也是为了大家有一个好的生活空间,也是因为雾霾带来的危害太大了,才会如此大力度地禁烧秸秆,这也是政府治理环境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必须做好的工作。 从农民的角度来说,秸秆在地里会占位置,影响下一季的播种,搬走又太麻烦,而用火烧掉既能够解决搬走的问题,还能够让燃烧后的灰成为肥料还于土中,所以,要禁烧秸秆,群众不仅仅增加了工作量,还要担忧这些秸秆堆放到哪里。 在政府要禁止烧秸秆的要求之下,在群众想一烧了之的心情之下,政府和农民之间就出现了不平衡,也出现了“猫鼠大战”,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急切需要一种解法让他们之间实现平衡,这就是“市场”。 让秸秆“走出去”,既能够解决禁烧的问题,也能够化解群众无处堆放的痛苦,这就需要让秸秆有价值,这就需要把目光瞄向市场,让秸秆能够成为市场上所需要的“物品”,这样既能够解决政府和农民的问题,还能够让秸秆变废为宝。 当然,要让秸秆走向市场,还需要科技创新,用智慧让秸秆从“垃圾”变成“宝物”,才是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禁烧的问题。(作者:婧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