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三个机制”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
干部干事的状态,决定事业呈现的状态。不论是新发展理念的落地生根,还是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都离不开广大干部的主动作为、奋发有为。前不久,福建省委组织部在全国率先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励各级干部担当尽责提升干事创业精气神的若干意见》,并配套制定《关心关爱基层干部二十条措施》等制度文件,一大批基层干部得到了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一大批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的干部受到极大激励。(人民网 9月10日) 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要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治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的选拔任用至关重要。“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只有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机制,发挥好“伯乐”的作用,让“有为”者“有位”,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善于打破不作为者的“铁交椅”,让那些工作态度消极、工作力度不够、遇事推诿扯皮的干部让出位置,给那些积极作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提供更多的空间,以重担当、重实干的鲜明导向激励广大基层干部主动作为。 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要完善考核管理机制。“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考核管理是最能反映干部工作情况的一种方式。要把干部考核从在办公室“听转播”逐渐转变为到工作现场“看直播”。在重视干部参与一线急难险重项目情况的同时,也要多多观察干部在日常工作中的表现,实现集中性考察与日常性考察的有机结合。不断完善干部考核管理机制,确保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客观性,才会更大限度的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 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要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只容不纠会纵容偷奸耍滑者,只纠不容会挫伤积极作为者。要把“容”和“纠”结合起来,宽容遵纪守法带来的无心之过,狠纠违法乱纪导致的各种错误,精准甄别,是非分明,卸掉干部身上的包袱,清除干部身后的顾虑,才能让广大基层干部更有底气,彻底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于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