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陈红英 于 2018-9-11 14:43 编辑
紧绷廉政神经“末梢” “只要业务好,党风廉政工作过得去就行”……在个别基层单位,这样的错误认识并不少见。群众对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深恶痛绝,基层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如何压得更实?浙江杭州市江干区去年推出了“3张清单定责、6项制度督责和5项措施评责”的“3+6+5”工作机制,探索严抓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末梢神经”。(9月11日,人民日报) 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我国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现党在人民群众中形象的重要基石;是直接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关键纽带;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举措。抓好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为改革打通最后一公里路,让廉政之风吹到天南地北、全国各地,使得群众近距离感受到廉政清风萦绕周边。 “只要业务好,党风廉政工作过得去就行”、“只要经济发展好了,党风廉政建设不出问题就是没有问题”、注重追求“显绩”轻视“隐绩”等等忽视党风廉政建设重要性的错误认识都已经成为“过去式”,落后必然遭淘汰,思想认识首当其冲。组织领导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提高思想文明程度,将经济发展与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放在同等高度,才能防止党员干部思想滑坡,避免思想“缺钙”,得软骨病。 部署多督促少、制度多执行少、开始轰轰烈烈而后悄无声息等等迹象不免仍在少许基层党组织中存在。在一手抓地方经济发展,一手抓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进程中,若厚此薄彼,必然导致杠杆失衡,出现重发展、轻党风廉政建设的局面。我们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不只是要求能够做到建章立制与安排部署,还必须贯彻落实、加强监督,将“一岗双责”责任制一以贯之,才能有效杜绝“猴子搬玉米”的情况再发生。 紧绷廉政神经“末梢”人人有责,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绝非一家之事,不能搞“一家独唱”,而必须“齐声高歌”。少许党员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被动做事,存在畏难情绪、办事拖沓、应付了事,创新不足、墨守成规等,在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中只当“看客”,不当“主演”,必然遭受诟病。因此,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务必打起十二分精神,以饱满的精气神投入党风廉政建设,防止滋生“天高皇帝远”的思想,时刻紧绷党风廉政建设神经“末梢”。 (作者:陈红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