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这两天,出访保加利亚的李克强总理行程满满:与保总理会谈,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开幕式并致辞,期间还一一会见了十多位中东欧国家领导人。(7月9日, 中国政府网) “16+1合作”机制启动6年以来,在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共同努力下,双方地方合作扎实推进,蓬勃发展,在互联互通、产能、基础设施建设、经贸、绿色经济、人文交流等众多领域取得惠及双方的积极成果。有人认为,这是地缘政治工具,是要把欧洲“分而治之”。不,这是一些国家看不惯中国及其他一些国家在发展,怕威胁到他们“大哥”的地位,由于在“朋友圈”中叱咤风云惯了,别人日子好起来,心里就不舒服。“16+1合作”是加强彼此自由贸易合作、维护多边主义和反对保护主义的平台。它是个大多数国家喜欢的方式,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加入进入,实现共赢,这才是世界发展方向。 我们来看这组数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李克强7日致辞中谈到, “2011年以来,中国与16国的贸易年均增长6.5%,去年达680亿美元,占中欧贸易的比重从9.3%提高到11%。”这是铁的数据,不是人造的数据,人造美女还可以,足以迷惑人,但人造数据,会不攻自破,是经不起历史的考验的。中国将向国内消费者所需的外国商品进一步敞开大门。 “16+1合作”不是封闭排他的小圈子,而是分开透明、开放合作的大平台。“16+1合作”始终遵循国际通行规则和欧盟法律框架,坚持市场化运作。实践证明,“16+1合作”既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也为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打造了新引擎。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是中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益补充,与中欧关系并行不悖。中方坚定支持欧洲一体化,希望看到一个团结、稳定、发展的欧盟。中国不是在建立“小团体”,不像有些国家一样,喜欢拉帮结派,唯我独尊,扮演着“太平洋上的警察”——“管得宽”的角色。看谁不顺眼,就找个理由,制造他国内乱。伊拉克战争、叙利亚事件,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变,市场化改革的取向不会变,扩大开放的决心不会变。我国一系列扩大开放的举措,是中国基于自身发展需要作出的选择,不会因为一些外部因素的变化而改变,这将给包括中东欧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不种玫瑰,则生荆棘。闭关锁国、自我保护、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是贸易发展的大敌。务实合作,互联互通,互利共赢才是世界发展的格局。邓小平曾说:“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我们用“上合之合”的精神,与世界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作者:黄建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