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对今后三年的脱贫攻坚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到2020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全面消灭贫困。这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 自2017年数据清洗以来,整个农村出现了一股争当贫困户的热潮,好像当上了贫困户是一种荣耀。一些贫困户“躺着”等政策,一有干部来下乡,可以围上来问:“干部帮扶是来发钱的吗?能给贫困户多少钱。”一些贫困户“等”要政策,看共产常会给他帮扶什么,兑现什么。极少数贫困户只关注政府能给贫困户多少钱,自甘堕落,不求进取。这种现象如果任由其发展,不但这些贫困户越扶越贫,越扶越扶不起来,周围的其他群众看到不用劳动得到的“实惠”如此之多,这些“等靠要”思想不仅严重影响着我们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还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误解,拖住了脱贫攻坚前进的步伐。 脱贫攻坚是党和国家的政策,是脱贫帮扶干部的责任,更是困难群众的“家务事”。扶贫不能只是政府“一头热”,困难群众、贫困户也需要开动脑筋、勤奋努力、积极谋出路。同时,我们的脱贫攻坚工作要扶志,也要扶智,要从思想观念上转变,从,致富手段上摆脱贫困,才能激发出群众的内生动力。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要实现扶贫路上不落一个人、共同迈进全面小康社会,不仅需要党员干部的努力,更需要广大贫困户内生动力,自力更生。 第一、扶贫先扶志,扶智要先行。“人穷穷一时,志短短一生。”精准扶贫,首要在扶志,只有帮助贫困群众摆脱思想上的贫瘠,把自身“精气神”集结起来内生动力,再加上党和政府的外在帮扶,形成“内外合力”才能达到事半功倍。扶贫工作扶智要先行。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扶智就是要学农村实用技术。因此,抚贫必须与扶志、扶智结合想来,帮助贫困群众找回精气神,学会实用技术,解决部分贫困群众宁愿“穷着”、不愿“累着”的懒惰现象,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帮助贫困户把脱贫的信心树起来、劲头鼓起来,使脱贫攻坚步入正轨。 第二、找准病因造血帮扶。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意义,要把思想和行动同步到中央省市县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上来,要沉下身子、定下心,切实将脱贫攻坚工作当成一种责任,不能再将脱贫攻坚工作当成一种任务、一种负担、一种形式、一种过场。转变过去送钱、送米送面等“输血”式扶贫。要以户为单位,深入群众走访,号准脉找准致贫原因,看贫困到底是因缺技术、缺项目、因病、因学还是其他原因,要把握问题关键,有针对性的实施技能培训、产业项目覆盖、大病医疗、助学帮扶等惠民政策扶持,切实做到贫困群众缺什么补什么,为他们补齐短板,帮助他们增强脱贫信心,增强自身发展动力,真正实现“造血式”扶贫。对于勤劳肯干、自力更生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或主动脱贫户,给予一定的种养殖补助、务工补贴、产业项目倾斜等奖励资金,教育和引导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早日脱贫致富。 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没有内在动力,仅靠外部帮扶,帮扶再多,你不愿意‘飞’,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我们要加强思想教育,着重扶志扶智,让贫困户脱贫路上不急躁、不埋怨,才能真正斩断穷根,打赢脱贫攻坚战。(李文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