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凌晨,微博“平安温州”就乐清“滴滴顺风车”司机杀人案进行核查通报。乐清“滴滴顺风车”杀人案案发后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在这个本应享受人生最美好时光的阶段却传来噩耗,我们在对司机的恶性进行谴责的同时也为这位花季少女的“离开”感到深深的惋惜。 回顾此次事件,受害人于8月24日坐上顺风车到永嘉与朋友见面,受害人好友于14点15分收到受害人发来的求救信息后与被害人失联,之后多次联系滴滴公司未果,8月24日16时22分被害人朋友到派出所报案,18时13分滴滴公司向警方发送凶犯车牌号与驾驶员信息,25日零时警方抓获犯罪嫌疑人,25日11时30分许找到女孩遗体。从受害人失联到获得犯罪嫌疑人相关资料整整花了4个小时,试问如果这四个小时缩短成1个小时,年轻的生命或许还未远离我们吧。 从5月“空姐乘顺风车遇害事件”后滴滴公司说要整改,而现在出现了同样的事,滴滴的整改在哪?“空姐乘顺风车遇害事件”后顺风车停业整顿一个月、隐藏顾客性别、晚上10点后停止顺风车业务算是一定程度上规避了风险,然而在此案案发时间前笔者从滴滴平台上看到乘客的姓名、性别等隐私在不做过多设置默认的情况下已完全“暴露”,且顺风车业务也不知从何时起恢复到晚上12点。 网约车乱象如此“飞扬跋扈”,其原因到底为何? 首先网约车公司监管存在严重“失位”。在案发前一天,一位姓林的女士也曾坐过犯罪嫌疑人的车,司机将其带到偏远处图谋不轨,事后林女士投诉到滴滴平台,之后就杳无音讯。也许,在众多投诉中这只是冰山一角,滴滴客服机械式的交流,千篇一律的回复,使得很多本有可能及时制止乃至挽回的案件在时间的流逝中变成了“遗憾”。 其次,网约车的“退出机制”不完善。近两年随着网约车新政逐步落地,网约车司机资质、牌照等要求逐渐收紧,然而因为前期政策松、门槛低等原因让过多网约车司机轻松入行,且后期的“退出机制”不完善,使得“滥竽充数”的司机利用平台漏洞做出道德沦丧之事。甚至部分网约车公司以“邀请好友注册”获赠现金的方式增加注册量,让自己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他们思考的不是如何规范现有的网约车车主,而是一味的“扩大使用量”为目的。 网约车乱象频生,规范网约车市场亟不可待,需要政府部门、企业、网约车车主共同努力,尤其是企业对于车主的“准入条件、退出机制”进行完善,政府部门敢于对“唯利是图”的企业“亮剑”,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思考、商榷。 (作者:王俊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