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最能打硬仗的党员干部派到主战场。时至今日,威宁自治县石门乡年丰村支书陈大明还清楚地记得,去年此时,70多岁的张德荣老人早早来到村委会便民服务大厅,将字迹清晰工整的入党申请书递交给他:“我想完成自己的心愿,我要入党。”(贵州日报8月24日) 一名党员一面旗,一个支部一堡垒。一个木桶的盛水量,往往取决于那块最短的木板。群众评判一个组织或是个人的作为和作风,不仅看你做了什么,还看你没做什么。古稀之年的张大爷,时隔多年再次提交入党申请书,究其原因“以前,在石门想吃大米饭,除非投胎下辈子;现在,石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相信党、信任党,要一辈子跟着党走,为群众再做点事。”道理浅显,但来自于切身的感受。“尽锐出战”,把最能打硬仗的党员干部派到脱贫攻坚主战场,打造攻坚拔寨的精锐之师。正因有了党组织这块强大的磁石效应,才赢得群众信任和口碑。 一个好榜样,可以感召一群人、带动一群人、凝聚一群人。榜样是最好的说服。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就看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针对群众实际发展需求和困难,深入实施科技人才联乡帮村、领创项目示范引领、乡土人才扶贫带富、情系毕节人才回归、圆梦小康专家行动等人才扶贫工程;全面推行“五个跟踪纪实”,借助“智慧组工·干部云”平台因岗寻人、科学评判,选出“精兵强将”,推进工作力量下沉到群众最需要的一线。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党员就是不一样,感到真正需要并更加信赖党组织,从而把群众凝聚在“堡垒”周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脱贫项目管不管用、政策好不好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就是旗帜。事实上,党员的先进性,只有服膺于内心的道德律令,并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中自然表现出来,才能让人信服。黄大发、陶兴华、邓迎香、姜仕坤等优秀党员,之所以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精神本色,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着理想和信仰的光芒,另一方面是他们为全党树立了一个看得见、够得着的形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贯彻落实;党的战斗力提高、党的组织的发展、党的群众基础的扩大;党的良好形象等,都得靠广大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去树立、去维护。 信念坚定是事业成功的基石。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做到对党绝对忠诚,才能忠于党的事业。“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这是我们党对人民发出的庄严承诺。正所谓,螺丝钉虽小,作用却不可低估。或许,一名共产党员体现不出多大力量,但千千万万名共产党员都把我是党员,我应该为党、为人民做点什么作为服务出发点,把自己应该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出多大的力量作为毕生事业,把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前途紧密联系起来,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贡献。那么,滴水穿石,被“磁石”吸引,就会有更多像张德荣这样老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期望成为“车头”。 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斯风下矣。在前进的道路上,以优秀共产党人为榜样,更好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我们党就会很有力量,我们国家就会很有力量,我们人民就会很有力量。相信,在党组织磁石效应感召下、在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引领下,明方向、循路径,2020年的贵州会更多彩。(文/鱼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