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进入攻坚期,从上到下投入的真金白银越来越多,一些扶贫领域的专项资金和困难群众的“救命钱”,却成了一小撮人眼里的“唐僧肉”。这些发生在扶贫领域中的腐败,不仅严重拖累了脱贫攻坚的进程,更对党和国家的信誉和形象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2018年是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坚持问题导向,集中力量解决脱领域“四个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工作作风不扎实、考核评估不严格等突出问题。纪委监委要坚持把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再出“重拳”着力整治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 抓住关键点,在压实责任上持续发力。党委(党组)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要切实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领导。纪委监委要坚持把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纳入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年度考核清单和目标考核重点工作任务,围绕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并综合实际情况,精心安排部署,压实党委主体责任。 抓住突破点,在线索排查上持续发力。以扶贫领域腐败问题、作风问题、责任落实问题为重点,坚持目标导向、责任导向、问题导向,高标准严要求,通过公开大接访和公布举报信箱、举报电话、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多措并举排查问题线索,并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制度,逐一制定整改措施,明确完成时限。 抓住着力点,在纪律审查上持续发力。纪委监委要着力发现和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腐败问题、作风问题、责任落实问题,对胆敢向扶贫项目、动资金“奶酪”的腐败问题以及弄虚作假等严重作风问题,坚持严查快办,严惩不贷,对扶贫开发工作中失职失责的党委、政府、纪委和有关职能部门要严肃问责。同时还要注重创新纪律审查方式,综合运用多种措施,不断提升办案质量和效率。对一般性的违纪违法案件,坚持快查快结,提升审查效率。对重大、疑难、复杂的案件,坚持集中优势兵力全力突破。 作者:李倩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