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淑女 于 2018-7-1 13:44 编辑
中国新闻网6月20日题为《江苏泰州数万吨化工废料非法填埋长江边,整改敷衍了事》的报道称:中央第四环保督察组对群众举报的中国精细化工开发园区在长江岸堤内侧填埋3万多立方米化工废料等,给周边环境和长江水环境安全造成严重危害一事进行调查发现,2016年7月就要求整改的问题,泰兴市仅将表面垃圾进行了简单清理就反馈完成整改任务;近日督察组人员在接到群众再次举报后,随机选点进行挖掘,仅数铲之后,半米左右的砂土层之下就现出褐色化工原料,并释放出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21日报道称, 2016年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组查出珠江上游南盘江流域的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32.8万吨各类涉重金属废渣无法得到安全处置,重金属污染持续加重;近日,根据“回头看”督察要求,中央第六环保督察组再查该处,发现废渣违规堆存依然如故,而且旧账未还,又欠新账。第一财经6月15日报道的广东清远市于2017年8月启动了海仔大排坑黑臭水体治理项目工程,近期上报的资料显示,四条河水质监测均达到要求,公众评议结果为96%,“清澈见底、鱼类成群”;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在“回头看”实地检查中却发现,海仔大排坑截至目前仅完成整治工程的40%,站在海仔大排坑旁,仍然有阵阵臭味袭来,周边居民叫苦不迭,远没有达到不黑不臭的效果。 有数据显示,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在2016年、2017年两年间共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开出超过14亿元环保罚单,掀起了一轮环保风暴。然而,整顿后续却状况频出,有的是地方环保部门对排污企业维护与纵容 ,有的是基层领导干部“站台”而使环保部门数张罚单迟迟无法兑现,更有地方政府、环保部门与污染企业串通一气,合伙欺下瞒上。“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等生态环保领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不在少数,总想着拖延治污改造,躲避环保督察。督察组来时,不能“见客”的企业该歇业的歇业,该停工的停工,一片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待督察组走后,该复工的复工,该继续的继续,天,依旧是灰蒙蒙的,水,还是乌秋秋的,废气废材随处可见。 为了持续发挥督察震慑效果,防止生态环境问题反弹和阳奉阴违等现象的发生,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再次开展了“回头看”工作,查漏补缺,对以前提出的问题重新审视。对于整改不力的单位和分管负责领导严查到底,对于那些弄虚作假、抱侥幸心理、走形式、做样子的情况坚决予以打击。同时加强与各司法机关密切合作,深入群众,织好天罗地网,以雷霆万钧之势,重拳出击,精准到位,让相关责任人无处遁形。 通过越来越严格的环保督察“回头看”,迫使“居心不良者”放弃蒙混过关的想法、敷衍应对的做法,有效解决群众身边生态环境问题。俗话说:千金难买回头看。不“回头看”就不会清楚曾经查出的问题,地方上是轻描淡写还是浓墨重彩,就不会知道是做了表面工作还是深入落实,更不知道是表里不一的“汇报一套暗里做着一套”,还是严格按照督查组的要求坚决执行。“回头看”是回顾问题,总结经验,检验效果,是持续跟踪、调查和关注,只有真正趁其不备、出其不意杀“回马枪”返回基层,才能切实感受到环境整治的成效和力度。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造福人民、改善民生始终是我党的目标和追求。面对一些地区出现水、大气、土壤等污染较重,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下降,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等现象,党和政府制定了多项有利于合理开发、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有效机制,坚持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标本兼治,突出重点,有步骤地进行环境治理和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生态环境的破坏形势严峻,改善生态环境已迫在眉睫,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势在必行。环保督查任务艰巨而责任重大,“回马枪”更需“快、准、狠”。无论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还是“蓝天保卫战”的行动力,都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举措,都需一个长远的规划,也是一场需要全民总动员的持久战。只有上下一心、齐头并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将压力变成动力,坚持到底,才能还未来一片碧水蓝天。 (作者:任淑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