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党中央把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和为基层减负结合起来,作为党的作风建设重要内容统筹谋划、一体推进。作为各项工作开展的最前沿、各项政令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基层干部往往面临重负。唯有破形式主义之弊,减基层负担之重,才能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投入务实工作。广大基层干部得以放开手脚干事创业,用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谋发展,轻装奋进、砥砺前行。 为基层减负,是自上而下的决策部署。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明确提出为基层减负,把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作为基层减负和作风建设的重点,精准施策、靶向治疗。基层减负,是自下而上的现实期盼。对于许多基层干部而言,由于面临着上级部门推崇“痕迹管理”、重“痕”不重“绩”,以及检查考核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或是“文山会海”持续存在等,时常应接不暇、不堪重负,对减负有着强烈的呼吁与期待。 基层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困难多,责任层层加码,基层干部只得“被迫担责”“被迫加压”,工作不敢放手去干,不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怕出错、怕担责,所以工作只得用“老办法”应对“新问题”,工作效率提不起来,工作热情涨不上去。各级各地要建立正面激励机制,让基层干部“吃苦”更“吃香”、“敢试”更“敢闯”,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划清失误与失职、敢为与乱为、为公与徇私的界限,辩证地看待工作中的失误与偏差,适度允许失败。要“严管”,把严的要求、严的措施、严的纪律贯彻到干部队伍建设中。更要“厚爱”,从政治上关心、工作上减负、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鼓励其扎根基层、奉献基层、建设基层,全身心投入到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去。 减的是负担,增的是责任。减负,不是减担当、减责任,更不是降低工作标准和要求。既然基层增加的额外负担减下来了,我们就要主动履职、担当作为,把自身工作的质量效果提上去。要正确看待减负与增责的辩证关系,切实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以忧民、爱民、为民、惠民之心,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减的是负担,增的是民心。基层工作,如果没实效,过程再热闹,群众也不买账。在为群众办实事过程中,要端正政绩观,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注重为基层减负,牢记“让群众满意”这个出发点,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决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面对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党员干部必须实事求是、真抓实干,时刻把人民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摆在首位。要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清醒、“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撸起袖子加油干,真正做到排忧解难干实事、问计群众谋实招、狠抓落实求实效,书写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