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德荣:永葆初心的“常青树” 郑德荣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全国著名中共党史学家、毛泽东思想研究专家,我国中共党史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2018年5月3日,因病逝世,享年92岁。 郑德荣同志毕生“在马言马、懂马信马、传马护马”,一生致力于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诸多领域的教学研究。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在病床上修改学术文章。“要不忘初心,坚持马克思主义!”这是郑德荣同志最后的遗言,也是他92岁人生的真实写照。斯人已去,但是他留下的真理和知识,犹如一颗“常青树”,将永远矗立在华夏的土地上。 学习郑德荣一颗红心忠于党。一辈子对党忠诚,是共产党员最大的品德和光荣。郑德荣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一辈子坚定信仰、传播真理,用一生践行对党忠诚的誓言,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质朴情怀和高尚品格。作为一名高校“红色理论家”,他不仅自己自觉做到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在党爱党,他还谆谆教导学生,“不仅在业务上要使自己成为国家的高级人才,更要在政治上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使自己成为共产主义战士。”做新时代的合格党员,就要像郑德荣那样,正确认清入党为什么、在党干什么、为党留什么的课题,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工作生活的各个环节,真正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不愧党员的光荣称号和神圣使命。 学习郑德荣一生执着为事业。郑德荣同志对事业始终如一,他一生只有一个职业那就是教师,只有一个事业那就是党史研究。是什么让他一辈子醉心于党史研究?了解他的生平后,我们找到了答案。少年时的郑德荣,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这让他体会到了亡国奴的耻辱和痛苦。读书求学时,他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从此,他找到了人生奋斗的方向,将研究党史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他67年如一日的坚守在教学一线,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甘当人梯、淡泊名利,把自己的所思、所学、所想、所研、所得毫不保留地传授给每一个学生,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殚精竭虑,矢志不渝,贡献了毕生精力。我们无论是党员领导干部,还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都要有坚定执着的信念,对事业无限忠诚,干一行爱一行,争做爱岗敬业的标杆。 学习郑德荣一腔热血抒理想。“不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1953年10月21日,郑德荣在他的《入党志愿书》的最后一句这样写道:“为着共产主义事业直至心脏最后停止跳动为止。”为了兑现他的这个诺言,他夜以继日、忘我工作,成为众人眼中的“拼命三郎”,为他的理想与追求奋斗了67年,直至生命最后一息。他用一颗闪闪发光的心对生命价值作出了完美的诠释。新时代新担当,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一名普通的群众,都要树立自己的理想,并付之于昂扬的精神状态、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务实的工作作风,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到伟大“中国梦”的实践中去,以昂扬姿态迎接建党97周年。 虚怀千秋功过,笑傲严冬霜雪。郑德荣用一生践行自己的诺言,一辈子听党话、跟党走,一辈子对党忠诚、为党工作,是党引领下的一棵“常青树”。 作者:陶艳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