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董咚咚 于 2018-8-9 17:35 编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权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8月9日,人民日报) 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伟大梦想的实现需要法治的坚实护卫,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基本途径,特别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任务空前艰巨,党的建设面临着挑战,经济社会发展的风险是前所未有的,缩影综合法治的意义更加突出,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法治本质深刻地影响着当代中国法治的理论与实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面法治的总体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保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执政为民,国家与法治和党的执政的有机统一,这在当今世界法治建设中独树一帜的,促进了我国社会治理结构改革的现代化进程,推动了我国制度模式的变革。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继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四个自信”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国家民主法治进程的重要标志,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开展活动。法治是团结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严格依法办事,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原则,保证党的执政能力。 依法治国,法制建设一直路上,“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更系统更全面的完善法制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作者:董咚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