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各地各部门理应压实责任,让环保高压线永远带电,对数据造假者敢于亮剑,才能彻底治理“污染源”,守护好一方绿水青山。(人民日报 8月9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守护好一方绿水青山既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为此,打好污染防治保卫战,还人民群众一个碧水蓝天始终是我党环保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是,以监测数据为主要依据的环保执法工作模式,却让“有心人”钻了空子,因此,严防环保数据造假便成了污染防治工作的首要任务。
环保监测数据,是环保执法的基础。监测数据质量不仅是环保人的生命线,也是践行生态文明不可逾越的红线。要想根治污染,就要动员全社会各方的力量,形成最广泛的“防治污染保卫战”统一战线,牢固树立“不合格数据比没有数据更可怕”的理念,集中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多管齐下,才能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可信,取信于民。
遏制环保数据造假,就要对造假行为保持‘零容忍’的态度。无论是企业,还是参与企业数据造假的公职人员,一定要从立法上加大对其的处罚力度,该罚款的罚款,该移交的移交,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增强对监测数据造假行为的震慑,彻底扭转“污染带来的效益与污染带来的罚款不成正比”的被动局面,同时,可以将造假者列入“严重失信主体‘黑名单’”,果断公开“晒”出企业污染真相,使其在社会生活中“一处失信,处处受限”,让其真正感觉到伤筋动骨的“痛”,从而主动将防治污染变成自觉行为。
遏制环保数据造假,监管不能缺位,给环保数据“美颜”,只能骗得了自己,终究骗不了人民群众。作为环保监督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现场监督检查的频次,不打招呼,随时出击,使造假者措手不及;要加强监控设施标准制定、填补技术漏洞,增大造假的难度;此外,还因将污染防治纳入领导干部考核体系 ,严查严办伪造数据的部门领导,在制度方面,要完善法律对于打击环保数据造假的短板,强化法律责任,建立完善有效的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严肃追究其责任,只有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行为,重拳严打,让造假者付出惨痛的代价,才能确保环保高压线永远带电,让更蓝的天、更绿的山、更清的水,惠及广大群众、惠及子孙后代。(梁忠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