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来自南方的狼 于 2018-8-9 12:45 编辑
今天是第10个全民健身日。把每年的8月8日设为全民健身日是为吸引更多人参与体育运动,让运动健身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享受体育带来的健康和快乐。2018年已过去大半,在运动健身成为热潮的时代,你的运动量累积了多少?有哪些健身心得和体会?一起分享下吧。(8月8日,新华网)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在于锻炼,锻炼贵在坚持,坚持就是胜利。古人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清晨,推开门窗,换上服装,“打卡“河边小道上。一道亮丽的风景映入眼帘,柔中带刚的太极、有招有式的剑术,活力十足的跳健身操等。回想多年前,这种现象不算多,现在不一样了,人民健康意识提高了,懂得怎样爱护自己的身体了。这可能得益于奥林匹克精神与东方古国实现的一次伟大交汇,让全民健身的理念与行动开始深度融入大众生活。如今,全民健身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运动健身成为社会新时尚,为越来越多的人带去健康、快乐和幸福。当我们眼中充斥着人鱼马甲线时,你还在想什么呢?
想人民所想,做人民要做。为人民需求服务,构建新格,展现新气象。2017年,全民健身可谓上海的热词。在举办两届市民运动会后,首届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应运而生。10个项目联赛、35个项目系列赛、11个品牌特色赛事活动,每月都有100余场赛事。新颖的赛制激发百姓的参与热情,仅“约战普陀”挑战赛就开展了3044场次。 上海的探索,是全民健身驶入快车道的一个缩影。我国在奥运等体育成事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体现了我国体育健儿的风采,亿万人民又怎么成为我们自己的明星呢?上海在这方成给大家带了个头,提供了一种模式,这种接地气、聚人气的事,体现了国家、政府对人民的关爱。这种与时代发展的对接,为人民创造新平台,激发人民新活力,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模式有了,思想上来了,硬件须跟上,否则就会是无水之舟。从发展瓶颈突破,寻找新办法,创造新模式。健身去哪儿?这是全民健身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与场地设施紧缺之间的矛盾,既是全民健身的痛点和难点,也是群众体育工作的突破口。果然,国家政府还是想在前头来了,城市建设中有不少“死角”“洼地”类的,现在成了“金角银边”,因地制宜改建成人民锻炼的好场所,真所谓“煞费苦心”啊!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而《全民健身指南》正式发布,为健身有质量提供了保障,人民运动的幸福指数得到了提升。
健身是为了自己,但健身是展示给他人看的。向深度融合迈进,汇聚新共识,拓展新舞台。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携手同行;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全民健身和乡村振兴等战略充分对接。把健身项目做大做强,做成产业形式,既给人民一个展示的舞台,又给我们的经济、文化生活增色增彩,这样这条路子才会越来越宽,越来越来阔。
相知相伴,让健身如影随形,这是你我他共同的目标。和健康相伴,与幸福同行,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百姓的期盼。人人共享体育,体育造福人人。“全民健身日”每年只有一天,但健身早已融入生活的每一天,强健着国人筋骨,凝聚着民族力量。让世界了解中国,认识热爱健身的中国人。
(作者:黄建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