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青年报刊发了一篇题为《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少年陷网游漩涡》的纪实报道,引发广泛关注。 当下,网络游戏正日益侵蚀着青少年的课余生活,一大早组队“推塔”,又是“攻城”又是“吃鸡”,大半夜还“鞍刀咆哮”,一整天日程排得满满,忙得不亦“乐”乎。不仅浪费了大把大把的时间,还导致成绩下滑、视力受损、身心俱疲。而对于农村留守少年这个特殊群体,因父母长时间在外没时间管、假期学校又不好管、爷爷奶奶或亲朋又管不住,更容易被网游、手游吸引过去,沉迷于其中无法自拔。 俗话说“玩物丧志”,沉迷网游对青少年的荼毒是深刻的、多方面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使他们消退学习的动力,丧失志向、志气、意志、斗志,在游戏中迷失自我。百年前,梁启超先生一篇《少年中国说》热烈奔放、激情澎湃,其中“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等语句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寄托国家之希望于少年。反观当下,整日沉迷游戏、不思进取的少年们与积极向上、斗志昂扬的“中国少年”形象相去甚远,令人忧愤! 目前来看,青少年沉迷网游已然成为当下社会亟待破解的一道“难题”,成了父母的“心病”、学校的“痛症”、社会的“伤疤”。破解青少年沉迷网游难题刻不容缓。 单打独斗难成气候,齐抓共管才是良策。首先,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父母要担起正面引导的责任,尽量为孩子安排更多丰富的课余活动;多关心子女的学习和生活,挤出时间来多陪陪他们,多点耐心、加强沟通;约定好学习、娱乐、生活等时间,引导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其次,学校应转变对沉迷游戏学生“不会管、不愿管、不敢管”的思维,通过创新管理模式和方法、组织健康活泼的文化活动等途径积极承担起教育责任,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网游诱惑抵御意识和能力。再次,政府部门相应出台针对规范网络游戏的相关政策,严格游戏等级划分,强化网络监督,整顿网游市场,对不良游戏和网络平台进行严肃查处。还有就是网络游戏相关企业应树立起社会公德,承担起社会责任,通过限制游戏时间、严格身份认证、优化平台管理等方式防止未成年沉迷网络游戏。 防止青少年沉迷网游,这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一个家庭或一个部门的事,这应是全社会共参与、共支持、共同办好的事。相信,在全社会的关注支持、齐抓共管、共同努力下,定能还成长中的“中国少年”们一片“青天白云”。(云南省红河县洛恩乡党委 白智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