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组织工作会议3日至4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关键,重点是要做好干部培育、选拔、管理、使用工作。”得益于对干部生态链的“治理”,优化净化了党内政治生态,党的各项事业有条不紊地推进着,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与日俱增。 加强思想“治理”,为从严治吏提供政治保障。毛主席曾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干部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过程中起着根本性、决定性的作用,各级党组织首先要加强思想认识,要深刻理解“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要义,同时也要加强干部思想“治理”。干部对事业的认知程度和投入程度是息息相关的,有“对待群众态度冷横、办事拖拉、低头玩手机、无故脱岗”最终被辞退的秀谷镇便民服务中心干部;有“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公道正派、坚持原则,拼搏奉献、夙夜在公”被追授“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的杨汉军部长,同样都是党的干部,对事业对人民的态度截然不同,给自己给社会造成的影响也截然不同。 加强制度“治理”,为从严治吏提供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治党治国之要,首在选人用人。”选人用人是伟大工程中关键环节之一,是关系着进行伟大建设、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决定性作用的。如何选人用人、怎样选人用人,是“一言堂”,还是因循守旧按照旧规矩老规定来办,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出台了《关于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进行提醒、函询和诫勉的实施细则》《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以及修订和出台干部任用条例、干部教育条例、党组工作条例、地方党委工作条例、党内问责条例、民主生活会若干规定等多部重要党内法规,形成了以党章为根本,以准则、条例等党内法规为主干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确保了选人用人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加强日常“治理”,为从严治吏提供组织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尽管有一系列法规制度成为了刚性约束,但是,相信对那些能自觉自警自律的干部来说,这些都是“浮云”,对那些把“当官发财”作为“志愿”的干部来说,这些法规制度则是一把时刻悬在头顶的“利剑”。对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并不是一味地找问题、做处理,而是把基于法规制度基础上的组织关爱,融入日常动态关注,出发点是发现干部的优点,肯定其工作,当发现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时,及时指出纠正,对一意孤行的则给予组织处理,确保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