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三正”组工 一个人的公信力根源于其内在的政治品德素养。一代伟人周恩来说过“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做到知足常泰、人到无求,这是党性修养的至高境界,更是组工干部讲党性、坚持操守的思想追求和动力之源。组工干部作为“管干部的干部”、“管党员的党员”、“管人才的人才”,其特质要求,必须以身作则做到心正、身正、行正,才能让组织放心,才能赢得公信,才能无愧于公道正派这个“代名词”。 “正心”即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加强自身的理性修养,理性为政。客观的讲,组工干部大都是精挑细选、好中选优上来的,总的来说是“佼佼者”,而且在一般干部的眼中,组工干部是众人呵护、受人羡慕的“宠儿”。但在这种现实环境中,组工干部要清醒认知、健康心态、慎入误区,绝不能以“佼者”自负、以“宠儿”自居。要慎言慎行,三思后行。在与不同层次的党员干部接触过程中,要懂得并做到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从接打每一个电话、征求每一个意见、协调每一项工作、落实每一项任务的细微处入手,谦和待人,规矩从事。尤其是在涉及一些敏感问题上,一些干部很在意组织部门干部的讲话内容,揣摩其中的意图和想法,所以一言一行既要注意不回避谈话主题而又不违反组织纪律,既能保持一定的距离感而又能保留良好的亲近感。 “正身”即行为端正,庄重而不轻浮,谦逊而不张狂,光明磊落而不搞阴谋诡计。无论对哪一层面的党政机关来讲,其他部门的干部大多有“跟着组织部,年年有进步”的说法,特别在基层组织部门尤为明显。所以,在社会上会往往被高看一眼、厚爱一层,一方面因为组织部门承担着干部的考察、管理工作,对干部的使用、去留、升迁等,有一定的发言权;另一方面因为组工干部干到一定时间大多都会被提拔到领导岗位。这是其他部门一般干部所没有的优越感和平台优势。因此,这种世俗认同的“不平等待遇”,是组工干部必须清醒认识和谨慎对待的“双刃剑”,用好则利,用不好则弊,必须立正身,做到不招摇、不张扬、低调做人,要靠素质立身、靠能力进步,无论在思想觉悟、工作能力、理论水平等各方面都须培养一般干部所不能及的综合素质,不能凭靠组织的“光环”罩着成长,主动打破这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组织部就能当领导”的规则,在炫目的“光环”下默默无闻工作。 “正行”即要求组工干部行为规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记和实践党的宗旨。古语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这是一种定力,关键是信守道德的定力,有了这种定力才能行正道。一方面,组织部门工作清苦、单调、枯燥,这一特点决定了组工干部尤其要有一种要甘于清贫、甘于奉献、甘于寂寞的定力,做到了“宁静”才能“致远”。另一方面,组工干部无论在工作圈还是生活圈,都有许多潜在的人脉“资源”和无形的“面子”,如果想办一点私事要比其他一般干部容易得多,因为现实中一些干部也很乐意为组织部门干部效劳,对此,组工干部更要有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清醒,正确对待并过好这个“人情关”,敢于超脱人情世故,自觉做到有违组织原则和正常程序的私事不提、有让人办事为难的人情不买、有损组工干部声誉和形象的事坚决不做,在对待个人利益问题上坦然面对、坦荡做人、清白做事、树立正气。 (傅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