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遏制“车轮上腐败”的重要举措。半月谈记者近期在贵州、云南等地调研了解到,公车改革在具体落地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适感”,出行不方便、补贴报销难、分配不公平等问题在基层表现突出。(1月14日,半月谈)
公务员车补是中国政府为公务员发放的现金补贴,用于补贴公务员在办公过程中所花费的交通成本。在当前部门地区机关取消了专车的情况下,每月固定额度的车补就成了部分公务人员执行办公的车费。
随着党和国家承诺的实现全面小康的日子越来越近,基层扶贫工作中“容易啃的肉已经啃完”,有志向、有意愿、肯吃苦的群众在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下,绝大多数已经实现脱贫,过上了幸福富足的生活。而剩下的工作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部分地区较为偏远,群众乡土情深,不愿接受异地搬迁扶贫政策,部分群众志气不足,妄图吃上“皇粮”,用党和国家的承诺威胁政府提供兜底……对于这类贫困群众,部分扶贫干部不得不反复进行访问,做劝导、扶志工作,公车的改革,使得这部分干部的公务出行成为了问题,部分干部不得不开自己的私车进行工作,油费也是自己承担。“一刀切”的公车补贴不能满足该部分干部的基本需求。
解决基层扶贫干部的用车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针对扶贫难,贫困户集中的地区,可以就近设置扶贫干部工作点,提供给扶贫干部在周一至周五这一工作时间内工作生活,减少出行次数。而是通过建立用车审核平台,根据不同地区远近设置公务出行补贴额度,经科室、分管领导确认之后进行补贴……各地区也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出更接地气的办法。
在脱贫的攻坚期,党员干部承担着党和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以饱满的热情,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情怀投入到脱贫攻坚中,是我们广大人民勤务员应有的担当。但是在一线扶贫干部“冲锋陷阵”的时候,各级党委也要为这些扶贫“战士”做好后勤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源为党和国家的发展大计做好支撑也是讲政治,有担当的表现。(作者:高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