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层,依靠人民群众,回应人民群众需求,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出发点,也是发展的动力源泉。40年来,中国大地上涌现的大量民主政治创新实践,都与紧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力有关。(1月14日,人民日报)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深入领会和牢牢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对于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要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 我们党制定任何一项政策,推进任何一项改革,都要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大鹏冲天飞翔,不是靠一根羽毛的轻盈;骏马急速奔跑,不是靠一只脚的力量。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得依靠13亿多人民的力量。 依靠人民群众创造伟业,关键是在思想上牢固树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动情地讲:“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尊重不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承认不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区别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界线。谋划发展,最了解实际情况的,是人民群众;推动改革,最大的依靠力量,也是人民群众。治国理政,只有亲身征询于田野,虚心问计于百姓,才能把握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凝聚民心民智民力,开创改革发展新局。基层是最大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生活最深刻,群众最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坚持“以百姓心为心”,把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统一起来,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 实践证明,只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真正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作者:杨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