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扶贫是扶贫资源直接传递到贫困村、户的重要途径,而驻村干部,其实是行政机关与基层贫困户之间的一个纽带,也是脱贫攻坚工作中重要的一环,驻村干部的“驻村”真正意义在于信息渠道的畅通,让党的政策能够到达每一个困难群众心中;在于精准扶贫,用对贫困最真实的感受,去用心帮助困难群众摆脱贫困。 驻村帮扶是做好各项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保障。驻村帮扶对选派的机关干部来说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省、州、县内机关干部与基层的镇村干部相比,在学历、政策、理论等方面整体素质普遍较高。但是,相当一部分同志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缺乏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和岗位锻炼的经历。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驻村干部,为大家提供了锻炼成长的平台,有利于机关干部真实感受群众疾苦,养成艰苦奋斗的良好作风。 驻村帮扶为干部提高能力创造了机会。帮助总是相互的,驻村帮扶的干部在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的同时,思想观念也会得到洗礼,更会被贫困人口勤劳、善良、执着等优良品质所感染。从这个意义上讲,驻村帮扶为年轻干部谋长远、谋全局创造了条件,是培养锻炼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的重要途径。 驻村帮扶人员不能反客为主。贫困人口是脱贫的主体。驻村帮扶人员的主要责任,是为激活贫困人口的发展潜力创造条件,为贫困人口将脱贫愿望付诸实践给予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指导,比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引导村民选择适合自身实际的致富项目、为村民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等等。驻村帮扶人员不宜有太强的功利性,不能把帮扶当作自己镀金的机会,也不能单纯按自己的理念指导扶贫开发。这种功利性动机引发的机会主义倾向,通常会对扶贫开发造成负面影响。 驻村干部身份的特殊更应该增加一份使命感,他们理应深入到农户家中,与群众面对面的谈心,有针对性地对群众进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宣讲农村相关法律法规,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这才是“驻村”真正的内涵。 (李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