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地选派了不少优秀干部深入贫困一线开展驻村帮扶。要求驻村干部全方位多功能发挥作用,主动当好政策法规的讲解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村民群众的服务员、村级事业发展的助推员、基层组织建设的辅导员,扎实做好驻村工作,助力脱贫攻坚与同步小康。驻村扶贫就是要脱离原工作岗位,全身心地投入到驻村扶贫工作中来,不仅要驻村,更要驻心。 每年到轮换岗位的时候,新的驻村队员都需要角色转变,从原单位脱离,和队员一起吃住在村、干事在村,需要一段适应期。其间,难免听到一些抱怨:比如,到村委会道路没硬化,晴通雨阻,出行困难大;比如,村委会买菜不方便、自己种菜不够吃;比如,村委会房子是危房,住宿条件不安全等等。许多新的驻村队员只感到贫困村的艰苦环境,却没真正意识到驻村工作队派驻到村的真正意义。如果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好了、产业培植起来了、活动室建好了,那还会是贫困村吗?还会需要驻村工作队吗?许多驻村队员就在自怨自艾中把驻村看作是一种艰苦体验,不知道自己驻村的真正作用和工作定位。 如果把计算自己轮休时间的心力用在计算贫困户的收入上,把抱怨驻村条件艰苦的时间用在分析艰苦条件的原因上,把计算考勤天数与食宿补贴的心思用在与贫困户交心谈心上,也许会事半功倍。有些驻村队员把驻村每年不少于200天,连续驻村几天可以轮休几天的政策读得透、算得精,每天就是拿着日历翻日子,在村委会熬日子。却不曾想,如果把在村委会熬日子的时间用来走村入户、核实信息,贫困户信息精准了、收入明白了,致贫原因精准了,才能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对症下药,查找问题差距,实施帮扶措施,补齐发展短板。只有贫困村早日脱贫,自己才能早日离村。 驻村扶贫干部要把心驻在贫困村,所有的工作动力凝结成一腔热情、一股劲力,把“不脱贫、不出村”当作任务,当作责任,驻村既是成长经历,更是历史使命,融入时代步伐,增强驻村的信念感和荣誉感。(陈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