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镇政府长期公款吃喝累积给酒楼打了两斤多重“白条”引发社会对作风问题的讨论。据酒楼老板介绍,自2016年开始,当地镇政府就开始公款吃喝打“白条”,如今还有约14万元的“白条”未兑付。 在一些电商平台上也推出过类似“白条”的金融消费服务,通过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后,用户可以获得一定额度的信贷消费,之后用户可以进行按揭还款,而电商平台通过客户是否如期还款来为用户提升“白条”的消费额度。 个人欠债不还,将会失去在电商平台继续使用“白条”的机会。政府欠债不还,失去的不仅仅是再次消费的机会,更是政府的公信力。十八大以来,依旧以“白条”的形式公款吃喝,长时间拖欠民营企业欠款不还,不仅仅是信用问题,更是作风建设的问题。 政府“白条”行为,原本就是对群众的一种压迫行为。政府的吃喝消费,必须当场结清,不能把消费的“债务”压力转嫁给民营企业。政府打“白条”等同于拿群众的东西不给钱,是一种变相欺压百姓的行为,就算事后结清了欠下的消费账,却难以厘清欠在群众心里的良心账。 酒楼能容忍政府打“白条”的行为,归根结底是百姓对政府的一种“信任”,而这种所谓“信任”并非是发自内心的,更多的是一种无奈。我们总在谈一切权力属于于人民,必须服务于人民,而在打“白条”的时候,实则是一些人在用群众赋予政府的权力在欺压人民。 吃喝问题无小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群众为什么痛恨舌尖上的腐败,无非这些腐败最能直接损害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对于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和政府工作人员而言,不论打“白条”的额度是大是小,都该扪心自问,如果没有了政府公职人员的身份还能打到“白条”吗? 作为身处政府之中的个人,都不能养成让群众给打“白条”的恶习,更不能假公济私,打着政府的名义做个人的事情。正所谓,不因小善而不为,不因小恶而为之,原本是正常消费,原本就能当场结清的小事,就不要拖着不还,最后拖成人心向背的大事。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是一句口号,讲的就是一个平等对待的道理,能不能融入到群众中去,最关键还要看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能不做到平等对待普通群众。不论群众是否真心让打“白条”,不打“白条”都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遵守的纪律底线。 作者:杨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