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当先扶志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进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国各族人民在脱贫攻坚道路上攻坚克难、爬坡过坎。(来源:人民网)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如果说上级政策是牵引的拉力,帮扶人员是推动的助力,那么,贫困群众自身的脱贫意识,就是必不可少的内在的动力。没有动力,就无法脱贫,脱贫后也会再次返贫。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摆脱贫困,首先实现的不应是摆脱物质上的贫困,而在于摆脱贫意识和思相认知上的贫困。只有先解决好群众头脑中的贫困,才可能实现脱贫致富。 在走访时,经常发现有一些群众等靠要的依赖心理、观望心态、相互攀比、争穷比穷、争当贫困户和低保户的现象。扶贫工作人员,要想方设法去除掉群众这些不良心理和思想,群众才有动力奔向致富路。 贫穷不可怕,怕的正是这种思想和思路的贫困。俗话说, “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群众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解决好了精神面貌,坚定信心、积极进取,激发出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探索,才可能化短处为长处,变劣势为优势,从自身优势中找出致富道路。反之,如果扶贫变成了养懒人的政策,就算花很多精力和投入暂时搞上去,也不能持久,甚至还会陷入越穷越要、越要越懒、越懒越穷的恶性循环。 扶贫当先扶志。有了志气,“输血”才有作用,“造血”才有可能。富裕的生活,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鼓励群众通过双手苦干、巧干致富,才应是脱贫攻坚工作首先要做的事情。(作者:胡杨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