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总结有哪些“槽点”呢?“数量情结”首当其冲。明明一份总结已经涵盖了各方面工作,却非要对各条口线情况再度总结。明明一份总结千八百字就足以说清,却非要凑出个“一二三四”以示深刻。(12月26日,中国共产党网) “工作干得好不如材料写的好”,在工作中时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总结报告写得“精不精彩”似乎成了评判工作干得“好不好”的标准。为了让总结报告写得“精彩”,多少部门可谓煞费苦心却也无可奈何,要用所谓的套路、模板,多少所谓的“大笔”成了抢手货。 曾听到过在乡镇就遇到过同一工作写个三个不同的报告:省级部门发文要督查某项工作开展情况,首先乡镇一级得开展自检自查,查完写一份自检自查报告;自检自查完毕,县级开展随机检查,对督查出来的问题又得写一份对照检查整改报告;省级检查完毕,根据省级反馈问题又是一个整改报告。而且各级的报告总结“精彩”程度还得不一样。工作落实情况需要开展督查无可厚非,但是这样的多级检查,层层报告似乎成了另类的形式主义。 再者说通过这样的报告总结又能反映多少真实情况呢?首先,当前部分领导对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往往避重就轻,在不少部门报告总结里面不难发现对于问题的书写往往都是含糊其辞的。其二,在工作中一般开展工作的是一批人而写报告总结的却是另一批人,因此所写的报告并不能够全面反映真实。最后,加之现在一些上级部门只愿闻“喜”不愿闻“忧”,听不得下面存在任何问题,久而久之便也形成下级避报问题上级不愿听问题的局面。 求真务实,是我们党的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的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的根本保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工作的检查亦然如此,报告、总结、表格填写得多么精彩多么华丽都不能够反映工作真正的情况,要想真正的了解情况还需要沉下身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去去了解、去检查。(周云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