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 时值隆冬,北方气温低至零下,太原钢铁集团车间里却热火朝天。被誉为“黑金”的碳纤维,在国内供不应求;“论克卖”的“手撕钢”,海外客户订单不断。“太钢”品牌,正成为“高质量”的代名词。同“太钢”一样,越来越多中国品牌让世界刮目相看。(人民日报 12月26日) 早在2013年底,零点指标数据曾进行了“中国国家形象线上调查”。3300名海外公众的应答数据显示,“中国制造”是样本对于中国的“第一印象”这一问题提及频次最高的词汇,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已经成为中国的“世界标签”。而当时,能正确出一个“中国品牌”的被采访者,仅3%。 近年来,我国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路线,孕育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品牌。最新“全球最具价值品牌”报告显示,2018年,66家中国企业进入全球品牌500强,其中22家进入100强,中国上榜品牌总价值占比达15%,位居全球第二。中国品牌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让中国自主创新的智慧在世界舞台发出万丈光芒。 但品牌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从制造强国到品牌强国,我们任重道远,还需奋力拼搏!文化自信是中国品牌最强有利的支撑,品牌建设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国家国际形象的升华的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一个好的品牌形象是企业最有价值的名片,而许多个好的品牌形象彰显的则是雄厚的国家综合实力。 中国制造让世界看到中国,中国品牌将让世界爱上中国!传统文化、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的伟大财富,新时代要以文化自信为源,坚持自主创新,打造出更多的体现中国精神、具有国际合作竞争力的大品牌,为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转变、速度经济到质量经济跨越提供源源不断地动力。(作者:梁思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