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传导压力”绝非推责借口
冯静
压力层层传导是贯彻落实各项工作部署的重要方式,不仅压实了责任,也激发了基层干部干事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实现了压力向动力的转化。然而,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一些地方在推进工作过程中,也出现了“压力层层传导”异化为“压力层层加码”的现象,让处于政策执行末端的基层干部感觉“压力山大”。(7月27日《半月谈》)
“抓好是本职,不抓是失职,抓不好是渎职”,层层传导压力,压紧压实责任,推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生动局面,类似的语境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见。压力层层传导,有助于明晰责任,有利于推动责任落地生根,有利于营造积极健康的干事创业氛围,助推事业再上新台阶。但,如果“泥沙俱下”,把什么都一股脑儿往下推,就是“甩锅”,变层层传导压力,为层层“加码”是不负责任,不担当的表现。
现实中,层层加码的现象比比皆是。比如,某市要求所有党员干部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县里接到通知后,在此基础上加了一篇,要求乡镇党员干部每周写两篇;乡镇领导转身要求村社党员干部每周写三篇;又比如,市上要求县上两年时间完成脱贫攻坚工作,到了县上,则要求镇、乡、村一年半、一年、半年完成。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机关压基层,层层加码,看似“码”到成功;基层哄机关,层层加水,结果“水”到渠成。任性增加工作量,随意缩短工期,看起来是在“层层传导压力”,却因为不切实际,难以实现,结果变成了“数字游戏”,催生出形式主义。为什么会出现“层层加码”现象?根子就在“上级表功、下级埋单”。一些领导对基层工作不理解,对基层干部不关心,在上级领导面前盲目“拍胸脯”“打包票”,转身对基层加“重码”“特码”,一厢情愿地以为,“压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能够“快马加鞭”“捷足先登”。
基层工作有基层工作的特点,比如点多面广,错综复杂,基层干部有基层干部的难处,比如学历、创新等相对差点,如果不能“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加码,落实就会落空,最终落得“人去了,时间用了”,任务还是“涛声依旧”的下场,还让基层干部压力山大,疲于奔命。
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传导压力与释放压力要携手前行。迈进新时代,无论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还是实现乡村振兴、人才强国、科教兴国等战略,都需要我们一个岗位一个岗位坚守,希望在向下级,向基层传导压力时,先做好“分内之事”,不把自己的事情推给他人,同时积极为下属、同事分担压力,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惟其如此,方能把党的十九大描绘出的我国今后30多年的美好愿景变成现实。(冯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