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规矩是一种修养 唐剑锋(备用名梁新) 修身正己、修身养性,需从守规矩开始。“这里是立规矩的地方。”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面对当年毛泽东提议的“六条规矩”时发出感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有道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规矩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前提,是一个企业发展壮大的源泉,也是一个国家民族振兴的基石。没有规矩的约束,形同一盘散沙,就没有凝聚力,没有向心力,没有荣誉感。讲规矩、守规矩,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共同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做事如果没有规矩,就会急事办不妥,难事办不了,大事办不成;一个社会没有规矩,就会失去秩序,失去人伦,陷入混乱。 规矩是人们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是社会有序运转、人们和谐共处的要求,是一种约束,更是一种保障。据《新京报》报道:2017年3月26日,上海虹桥至汉口D3026/7次列车到达南京南站,一名男子候车过程中翻越站台,被夹在动车与站台之间的缝隙,被救出时已无生命体征。事发后,死者家属认为车站方存在失职情形,索赔近82万元。法院认定,死者擅自闯入危险区域,需负全责,铁路部门已履行安全保障和提醒义务,不承担责任,据此驳回死者家属索赔请求。说明规则意识的重要性,也说明守规矩是每个人最基本的修养。 守规矩,是确保自身安全的需要,也是确保做事有序、做事成功的需要。在一个单位,在一个地区,领导带头讲规矩、守规矩,就是树立榜样,就是确立提倡,就是鲜明导向。在讲规矩、守规矩问题上,没有谁可以特殊,也没有谁可以例外,只有按规矩要求循规蹈矩,才能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出行、做事、成事。践踏规矩,就是不会像这名男子一样付出生命的代价,也会扰乱秩序,让人人处于一种自危状态,没有安全感,甚至担心生命安全受到伤害。有人认为,讲规矩、守规矩是有素质的表现,也是使人高贵、文明、远离野蛮粗俗的标志。 《淮南子》中写道:“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一个人对规则的漠视,往往会付出惨重的代价。“八达岭老虎伤人”事件,是一个悲剧,当事人无视园区警示和工作人员提醒,导致悲剧发生;八旬老太为了祈福,向飞机发动机扔硬币致航班延误,令人后怕;拦高铁的女子,为了一己之私“绑架”全车乘客的做法;都说明不守规矩极其可怕。在一个法治社会,在一个讲规矩社会,你觉得守规矩吃亏,就肆意践踏规矩,是极其自私的。 讲规矩、守规矩,是一种自觉,是一种自律,是一种成熟,更是一种自我提高。生活处处需要讲规矩、守规矩。人人讲规矩、守规矩,生活才会有秩序,社会才会井然有序,否则就会乱成一锅粥。在一个“天下大乱”的环境中,人们连生命安全都不能自保,又如何能够有良好环境快乐 学习、健康成长、愉快工作?领导带头讲规矩、守规矩,是确立规矩意识的需要,是树立榜样的需要,也是树立正确导向的需要,更是确立信仰、凝聚干事力量的需要。 只有守规矩,立规矩、讲规矩才有用。以讲规矩、守规矩为行为准则,是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是为社会做出表率:群众一看你明白怎么用权,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心中高悬法律的明镜,手中紧握法律的戒尺,知晓为官做事的尺度,就会向你学习,就会向你看齐,就会在榜样的引领下学着讲规矩、守规矩。领导做事讲规矩、守规矩,就是榜样和提倡。 要让全社会人人讲规矩、守规矩,领导首先要讲规矩、守规矩。用自己的身体力行,用“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的率先垂范,用自己不违规、不逾矩的模范行动,让人们学有榜样,引领人们不断提高讲规矩、守规矩的修养和自觉。
作者:唐剑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