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姜村,梦开始的地方。”这句旅游宣传语,刻在了村里的显眼地方。今天的下姜村,“农家乐,民宿忙,游人如织到下姜。”一个人口不到800人的小村庄,今年前五个月,接待游客超过8.5万人次,同比增长150%,2017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045元。(7月4日 新华网) 习近平同志十几年前任浙江省委书记,就身体力行去为农业农村工作不断探索和改变,深入农村,深入基层干部、深入农民。习近平的“三农”思想可以说萌生于浙江,这一时期的“八八战略”、“两山论”、“五个务必”等成为其“三农思想”的基础,经过十几年的不断探索中逐渐形成了现今愈加完善丰富的“三农”思想。 习近平的“三农”思想包含的两层内容,一是理论层面,是置身农村、真正在农村的角度谋发展、谋出路。2005年的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则是“两山论”公认的发源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便是习近平关于农村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独具睿智的代表理念。至今习近平总书记仍苦口婆心地将讲,持之以恒地讲,竭尽全力地倡导。可见,农村发展一直在他的关注和忧心之下;二是行动层面,理论不是空洞的叙述,既要让干部和群众理解,宣讲“三农”思想,又要坚决地贯彻落实。从习近平同志2003年6月在浙江开启“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可以看出。“三农”思想的意义惠及了中国广袤地区的农民。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把对“三农”的关注提到了战略高度。有助于实现农村农业产业链规模发展、电商引入让土特产、滞销农产品远销海外;农村特色旅游风生水起,以各具特色民宿发展为契机;农村青年活力竞相迸发、以留住农村青年劳动力为杠杆,惠农和创业政策,更多的优秀大学生选择在农村作出一番新作为。 如何领会习近平“三农”思想和配合好“三农”工作?首先,各地区、各决策部门的领导和党员干部要学习习近平“三农”思想的思路和方向,思路和方向理解对了,才能更好地服务和实践好本地区的“三农”工作。从“三农”思想指导浙江农村换新颜到推广发展到当今的“乡村振兴战略”,可见这一思想的日渐丰盈;其次,是立足本省、本市、本区、本村,从内部发展限制因素和先天因素来分析本地情况,从“三农”思想和政策大的框架之下来寻求最适合本地区农村发展壮大的方式;最后,农民要有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奋斗勇气和意识,在大好的政策形势下,在青年农村干部的帮扶下,农民更需要发挥自身的职业专业性,他们是主人公,是中流砥柱。 习近平“三农”思想可以说是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理论,这一思想的先进之处,是于农村设身处地,于农民感同身受,为党为人民日夜深思熟虑。从习近平“三农”思想的浙江实践给予的成果和信心,中国农村有望在“三农”思想、“乡村振兴战略”指导和施行下欣欣向荣!(作者:罗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