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满足群众迫切改善环境的愿望,2015年以来,荣成市积极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着眼于打通污水处理“最后一公里”,将农村改厕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结合起来,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三年来,已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5亿元,全面完成700多个村居的11.6万户改厕任务,提前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被住建部确定为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7月4日 《光明日报》) 生活在当下的我们,从来没有去考虑过失去厕所会怎么样,没有考虑过有关厕所建设的相关问题,仿佛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会意识到它的存在。然而,厕所不仅仅是一个建筑,一个工具,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由原始走向现代,由粗鲁转向文明,更成为了当今人们必不可少的“应急”场所之一。 如果细心比较就会发现,厕所也有着“高低之分”。一般来说,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情况较好,不仅有专人打扫,还能做到在外形上与城市建筑交相辉映,既能供人们使用,又能妆点环境;而相比较下,绝大多数的基层农村的厕所就“逊色”的多,既没有“靓丽”的外表,只是砖砖瓦瓦堆砌起来,又没有干净的厕内卫生,常常垃圾满地,蚊虫穿梭其中。 殊不知,小小的厕所,是反映民生问题的关键。所谓民生问题,既包括未来人民的发展之路,又包括衣食住行等等小事小情,说到底就是存在于群众生活、工作中的点点滴滴的小问题。成语有云“聚沙成塔”“滴水成河”,映射在民生工程上来说亦是如此,对于群众,他们从内心深处期盼的就是这些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小难题、小困境,而解决他们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其实都是在为整个民生工作打基础,在这个意义上来说,解决基层厕所问题,是找准了民生工程的关键点。 当前,党和政府在厕所“革命”方面有着很高的关注度,如新闻中讲到的荣成市,他们积极推进农村厕所改革,打通了污水处理“最后一公里”,再如很多城市,探索出了利用厕所+养殖等一系列生态工程。这种改革,真正的让农民得到了实惠,也让农村变得越来越好。 群众的事无小事,只有善于处理、勤于处理类似于“改厕”这样的群众生活中的事,才能提高群众的满意度,为建设更大的民生工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李卫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