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7|回复: 0

[已推搜狐] 30年,书写“扶贫实验区”的传奇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191

主题

5

回帖

1089

积分

记者

积分
1089
发表于 2018-7-26 22:4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来自南方的狼 于 2018-7-26 22:59 编辑

      中国扶贫看贵州,贵州扶贫看毕节。30年前,面对“经济贫困、生态恶化、人口膨胀”的恶性循环,中国在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腹地建立了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题的毕节试验区。30年来,采取一切有利于消除贫困落后的措施,毕节试验区从人与自然的“对抗”,逐步走向“共赢”,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94万人,森林覆盖率提高近38个百分点。(7月26日,新华网)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3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方面大力支持下,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推动毕节试验区发生了巨大变化,成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一个生动典型。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只要有愚公的精神,不离不弃的决心,就没有我们干不成的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中央是不会丢下大家的,她会带着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美好未来和最高理想前进,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山穷水尽怎无路?党来帮助花又明。一场前无古人、目光长远的反贫困试验在乌蒙山深处开启。1988年6月,国务院同意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这一年,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第10个年头。把贫困地区的贫困、生态、人口问题统筹考虑,制定完整的治理方案并在大范围实施,在当时的中国乃至世界,没有先例可以参考。但在中国共产党的字典里,就没有“不可能”的事。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成功,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等,证明了我党是干实事的,不是只说不做,他们既是言语的巨人,又是行动的伟人。只要心中有民,方能成事。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方在。 脱贫攻坚,百花齐放。“每年11月、12月、1月有脐橙和椪柑,2至5月有血橙,6至9月有夏橙,10月有蜜桔。”张安福说:“一年365天,随便哪天你来,如果吃不到橙子,你来骂我。”“南关村”不再“过难关”。因为橙子,2004年这里改名为“橙满园村”。 海雀村,一切都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几十个山头郁郁葱葱,食用菌大棚、苹果基地、蛋鸡养殖场等产业成为脱贫持续动力。森林覆盖率从1987年的5%上升到2017年的82.5%,人均收入从33元增长到8493元。在这里,一切有利于脱贫的举措,都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党中央的大力协助下,毕节试验区成为活生生的扶贫“百科全书”,成为全国扶贫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为我国的扶贫攻坚找到了一条捷径之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这样的党的带领下,才会有这样的成就。数据就是最好的证明。

      事实用于雄辩,毕节试验区的实践证明,近30年来的每一次飞跃,都伴随着改革的推进。越是贫穷落后的地方,越需要加快改革。毕节试验区着力厘清理顺生态建设、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寓生态建设于经济发展,用经济建设促生态保护,扭转了“生态恶化、人民贫困”的被动局面。团结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打好扶贫攻坚战,变被动为主动,这就是硬道理。
    (作者:黄建兵)     




上一篇:真情关爱基层干部,营造安心安业氛围
下一篇:涵养重视别人轻待自己的人生态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7-6 20:39 , Processed in 0.244294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