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 “老邓,这是我的底线,你听听这盖革计数器,辐射不小了,你不能再靠近了。”二机部副部长赵敬璞几近哽咽,“让年轻人们都撤出来吧,我得进去。”邓稼先坚定地走向前方……观众们噙着泪水观看。他们这一辈科技工作者数十年如一日,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登攀的精神,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12月6日,《四川日报》)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邓稼先的行动,却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潜心研究“两弹一星”的工作中去了,这种“无私奉献”正是共产党人理想信念与行动的集中体现,是共产党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取得胜利的力量源泉。邓稼先坚守奉献,践行了入党誓言……他带领科学家们在艰苦复杂条件下为铸国之重器不懈奋斗。这一群平凡而伟大的科学家们,对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崇高品质和家国情怀作出了深刻诠释。新时代,我们更需要学习“两弹一星”精神,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去学习。 首先,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爱国情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1948年,邓稼先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远渡重洋去美国留学。一转眼,一年多过去了,邓稼先取得了别人用四年才能取得的博士学位。有人劝他留在美国,但邓稼先婉言谢绝了。1950年10月,他怀着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带着满脑子的原子知识和给父亲的两双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回到了他朝思暮想的祖国。正是因为老一辈科技工作者有了崇高的爱国之情,才会有后来的报国之行。 其次,我们要学习他们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敬业精神。1959年6月,刚刚开始研究工作的邓稼先和他的团队们,遇到了苏联公开违约,撤走专家的大麻烦。中央决定自己动手,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设计的负责人。在遇到了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数学时,邓稼先在数学家周光召的帮助下,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关系中国原子弹成败的关键性难题。他一肩扛下中国核武器研究的重担,告别了城市的璀璨灯火,隐姓埋名在荒僻的大西北干着最粗最苦的重活,浑然忘记自己曾有过家喻户晓的辉煌。也是他,带领堪称中国最优秀的团队,硬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创造了“两弹一星”的奇迹。有了这种执着追求的精神,才会有“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 最后,我们要学习他们舍己为公的高贵品质。邓稼先舍小家,为大家。为了研究两弹,他竟然放弃和妻儿团聚的美好日子,毅然坚守在大漠戈壁,忍受寂寞。3000多个日日夜夜没有和妻子相聚一次,他是常人,却又是伟人,他做出了一般人不能做到的事——原子弹和氢弹成功爆炸,这让世人刮目相看,这不正是对他默默奉献,任劳任怨的回报吗? “两弹一星”精神,将永远作为我们新一代的精神食粮。新时代,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应学习、悟透这些老一辈科技者的无私奉献精神。继承发扬这些优良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续写辉煌。 江油:陈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