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老同志在与年轻干部们谈话时推心置腹:“你们干具体工作,和搞文字工作有时是一样的。比如写材料就像‘二月天’,有的时候一个人一个看法,左右为难,这是很自然的。”老同志勉励大家:“只有左右为难,人才能逐渐成熟起来。”(人民日报,12月10日) “左右为难”指左也不好,右也不是,形容无论怎样做都有难处。的确,当下体制内的工作早已不是传说中“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悠闲轻松,而是常常会遇到左右为难的情形。比如,写文字材料如何既贯彻领导意图,又兼顾听众感受?抓招商引资如何既招大引强,又符合生态环保?推进脱贫攻坚如何既精准扶贫,又巧妙扶志?……如此等等,都需要干部统筹考虑、把握重点、兼顾各方。更有临时的突发性棘手问题,容易使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着急得“挠脑壳”,成为“热火锅上的蚂蚁”。 工作之难,如何才能得心应手?尤其是当下的年轻干部,多是独生子女,从家门到校门,毕业后直接考入机关大门,普遍缺失基层经历、缺少矛盾淬炼、缺乏党性历练。马厩里养不出千里马,温室里育不出常开花。年轻干部要想开展工作少一些“左右为难”,多一些“得心应手”,没有捷径可走,唯有多去经历,多去历练,多去总结提高! 一方面,年轻干部个人要有主动去经历、去磨炼的自觉和自信。“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只有年轻时奋斗了的青春,将来回忆起才是美丽的、无憾的。年轻干部要追求进步、希望提高,就应该自觉到基层、上一线、在矛盾和困难集中的地方去挥洒青春、燃烧激情、拼搏奋斗。犯其至难方能图其至远。年轻干部要树立战胜基层挑战的信心。当下一些年轻干部不愿意到基层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畏难情绪、信心不够。诚然,基层条件艰苦、环境复杂、矛盾集中,但是如果一开始就长期在机关从事固定性、单一性的工作,缺乏了基层实践,年轻干部也注定难以走远。知难不难、迎难而上,应当成为新时代年轻干部的必备品质。“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年轻干部参加基层工作,不仅要注重提升工作能力,也要注重磨砺心志,善于全面总结提高,在基层丰富的养料中成长、成熟、成才,让每一次“左右为难”都成为“得心应手”的铺路石。 另一方面,组织上要加大激发年轻干部到基层、呆基层的政策供给和导向。要加大面向基层招才引才的政策供给。继续更加精准地实施选调生、乡镇公务员、大学生村官和“三支一扶”等干部政策,让基层服务年限成为不可突破的硬性规定,从源头上将年轻人才引至基层。要鲜明面向基层选拔任用干部的用人导向。上级部门选拔任用干部要优先提拔长期在基层工作奉献的同志,让基层工作经历成为选人用人的“硬指标”,从晋升导向上引导年轻干部愿意到基层。要切实关心厚爱基层干部。注重从政治上、经济上、生活上、心理上、舆论上等多方面全方位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特别在同一级别干部的经济待遇上,要做到基层干部高于机关干部、下级单位干部高于上级单位干部,让基层同志尝甜头、有奔头。 (作者:安彦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