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1|回复: 0

[已推搜狐] “痕迹管理” 纠弊实干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50

主题

0

回帖

260

积分

记者

积分
260
发表于 2018-12-11 10:5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月26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中国历史上的吏治举行第十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指出,现在“痕迹管理”比较普遍,但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检查考核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文山会海”有所反弹。这些问题既占用干部大量时间、耗费大量精力,又助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习近平强调,这种状况必须改变,要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所谓“痕迹管理”,就是在工作中通过保留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有效还原干部对工作的落实情况,供日后查证。
这确实是考察干部履职的可行办法。针对基层工作的效果,不光要看口头说了什么,也要拿出相应的证据。重视“痕迹”,能够避免某些干部在汇报工作、迎接检查时夸大其词,甚至弄虚作假,在平时工作时则敷衍散漫,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但是,“痕迹管理”的目的不在于留下痕迹,而在于优化行政职能,推动干部按照要求,为群众多做好事和实事。如果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就会让“痕迹管理”流于形式主义。曾有媒体报道,有驻村干部反映,村里搞一次“卫生清扫”就需要9份档案。有基层干部开玩笑说,这些档案怎么看都像是法院的卷宗。
换句话说,在以前考核方式粗放的年代,干部汇报工作仅靠一份报告,确实容易出现漏洞,但现在要求在每个环节留下证据,并不意味着挤干了所有的“水分”,对于心存侥幸、工作不扎实的人,照样有办法编造虚假材料。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基层干部面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任务,承担了不少压力,有的甚至常年处于超负荷状态。前不久云南大姚县80后乡干部李忠凯因为一头白发,引发外界高度关注,就是最好的说明。
毫无节制地推行“痕迹管理”,会让基层干部在本职工作以外增添不必要的负担。而且,让他们成天应付于撰写各种报告、记录,难免会让他们产生不被信任感,影响工作积极性。
过度重视“痕迹”,也会导致本末倒置,助长形成不正确的政绩观念。如果谁留下的“痕迹”多,谁就在考核中排名靠前,获得优先提拔和重用的机会,会扭曲部分干部的心理,制造干部考核工作的不公平问题。为担当者担当,让实干者实惠,才是干部考核应当遵循的指向。动辄讲究“痕迹”,却疏于对真实工作绩效的考察,会让实干者寒心。
不合理的“痕迹管理”,不仅会影响干部的工作态度和方法,也有可能在群众心目中造成不良印象。比如,有的基层干部到村里开展扶贫工作,因为上级要求留下影像资料,所以进村第一件事就是和贫困户合影。如此做法,会让村民产生什么想法?一旦工作中遇到问题,导致群众不满意,“痕迹管理”就会加深群众的怀疑,制造干群矛盾,甚至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的存在,说到底还是干部的价值观出了问题,没有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当做工作的追求。过多过滥的“痕迹管理”,让基层干部疲于应对无谓的事务,占用大量时间、耗费大量精力,而耽误真正的群众工作,无助于提高人民群众对基层工作的满意度。是该下大力气扭转这种风气,让基层干部在内的干部群体轻装上阵,狠抓工作实效了。(作者:胡阳)





上一篇:“扶贫送老婆”媒体闹剧
下一篇:做好加减法,让基层干部当好“吹哨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8-26 05:23 , Processed in 0.168924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