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遵循马列主义建党学说,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初步确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基本格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党和国家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继续探索如何在执政条件下强化党内监督、实现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径,这是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贯穿新时期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逻辑主线。(12月6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党内监督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障,是永葆党的肌体健康的生命之源。强化党内监督,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必须成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党内监督,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立体监督,保障党内监督的科学性、有效性、广泛性。 加强党委(党组)全面监督和纪律检查机关专责监督。党内监督做的好不好,不仅反映了纪律检查机关的使命职责是否落实到位,更反映了党委(党组)是否认真贯彻了党中央决策部署、是否圆满地完成了领导干部“一岗双责”,是否具有掌握全局的领导能力。纪委是党内监督核心部门,要履行好党和国家赋予的重要使命,积极开展监督巡查,对违纪行为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必须利用批评教育、诫勉谈话、纪律处分等方式严肃处理。党委(党组)是部门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所在,书记是第一负责人,必须肩负起职责范围内的监督职责,建立好监督机制,积极配合纪检部门工作。 加强部门内部自我监督。充分利用中层干部力量,敦促中层干部切实履行好处室、科室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建立岗位廉政风险点和风险防控图,敦促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充分落实。充分利用党员干部的监督力量,开展思想教育引导,推动党员切实履行监督批评义务,鼓励和支持党员勇于批评监督,大胆触及矛盾问题、指出缺点错误。此外要畅通反馈渠道,让工作人员的批评与意见及时传达出来。 加强党外和群众监督。部门工作的8小时是监督重点,干部8小时外的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监督手段,要注意引导干部净化朋友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崇尚高雅的艺术文化。此外权利在笼子中运行、在阳光下运行,用好网络信箱、微博微信以及相关热线电话的作用,鼓励舆论媒体监督报道,畅通群众的监督渠道,形成立体的监督态势。(作者:高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