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壮阔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的重大意义。这一重要指示,如黄钟大吕,为新时代作风建设指明方向,唯有以恒心守初心,方能让八项规定清风永驻、党的事业基业长青。 历史为鉴:作风建设是党兴衰成败的“生命线”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己身。”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更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回顾百年党史,从延安整风运动荡涤“四风”尘埃,到新中国成立后“三个务必”的谆谆告诫,再到新时代以中央八项规定为切入口的全面从严治党,党始终将作风建设作为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生命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局”,从“舌尖上的浪费”到“车轮上的铺张”,从“会所里的歪风”到“文件里的形式主义”,八项规定如利剑出鞘,斩断作风顽疾。历史深刻昭示:作风正则党兴,作风衰则党危,唯有常抓不懈,方能永葆生机。 制度为基:构建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四梁八柱”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是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为作风建设筑牢制度根基。教育铸魂,拧紧“总开关”。将八项规定精神融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通过典型案例警示、红色资源熏陶,让党员干部从“要我守规”向“我要守规”转变。监督执纪,架起“高压线”。健全“党组织监督+群众监督”机制,对顶风违纪行为“露头就打”,形成“查处一案、警示一片”的震慑效应。制度固本,扎紧“铁笼子”。从修订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到压减“三公”经费、精简会议文件,每一项规定都指向具体、可操作,让制度“长牙”“带电”。 实践为证:以优良作风凝聚民族复兴磅礴伟力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作风建设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实践中。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更需要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在改革攻坚中,党员干部以“实”字当头,深入基层“解剖麻雀”,破解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领域的难题;在为民服务中,以“人民至上”为标尺,从“最多跑一次”到“接诉即办”,将作风建设成果转化为民生温度;在社会风尚引领中,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光盘行动”“绿色出行”成为新时尚,廉洁家风、简朴婚礼渐成风尚。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全党必须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毅、“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让八项规定的清风拂遍神州大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