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烽烟虽已散去,但精神的火焰依然熠熠生辉。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文章《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中深刻指出,“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这一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始终是凝聚民族共识、引领前进方向的强大动力。 铸爱国之魂,凝聚全民奋进力量。爱国情怀是伟大抗战精神的核心,彰显了“毁家纾难,赤胆忠心”的忠诚担当。在抗战时期,无数中华儿女挺身而出:淞沪会战中守军将士浴血奋战,用生命捍卫每一寸国土;大后方民众不分昼夜加紧生产,支援前线;海外侨胞心系故土,慷慨解囊捐资救国。这种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大义紧密相连的赤子之心,汇聚成不可战胜的磅礴伟力。今天,从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突破核心技术,到广大青年扎根基层助力乡村振兴,新时代的奋斗者正在用实际行动续写爱国新篇。 守民族之气,传承不屈精神品格。民族气节是伟大抗战精神的灵魂,展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铮铮铁骨。面对强敌的残暴行径,中华儿女从未低下高昂的头颅:狼牙山五壮士弹尽粮绝后毅然跳崖,彰显民族尊严;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中孤身奋战至最后一刻;文化界人士冒着炮火西迁,守护中华文脉。这种融入血脉的民族气节,是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精神根基。新时代,我们要在各种风险考验面前坚守原则,在复杂环境中保持定力,将这份气节转化为砥砺前行的实际行动。 砺英雄之胆,发扬顽强斗争精神。英雄气概是伟大抗战精神的精髓,诠释了“视死如归,血战到底”的顽强意志。在敌我力量悬殊的艰难条件下,中国军民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百团大战中八路军将士主动出击,重创日军交通线;上海四行仓库守军孤军奋战,誓死不退;广大民众创造的地道战、麻雀战等战术,让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这种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智慧,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当前,面对改革发展的深水区、攻坚期,我们更要以英雄气概迎难而上,在各自岗位上展现担当作为。 强必胜之念,坚定砥砺前行信心。必胜信念是伟大抗战精神的基石,体现了“百折不挠,矢志不渝”的坚定决心。十四年抗战中,中国人民始终坚信正义必胜:太行山根据地在敌人封锁中坚持生产自救,保障军民供给;重庆军民在持续轰炸下坚守岗位,维持战时运转;无数知识分子在艰苦环境中传播革命火种。这种在逆境中奋起的坚定信念,支撑我们最终赢得胜利。今天,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我们更要保持战略定力,以坚定的信念开拓进取,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承精神之光,迈向伟大复兴征程。伟大抗战精神不仅是历史的珍贵遗产,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它是凝聚民族力量的强大纽带,是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灯塔,也是促进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汲取前行力量。让我们以伟大抗战精神为指引,将爱国情怀融入实际行动,让英雄气概见于平凡岗位,用必胜信念照亮奋斗征程,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