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正是直击病灶的利剑,以七大方面21条举措,精准斩向形式主义荆棘,为基层干部释放出前所未有的干事创业空间 近日,《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全文公开发布,这是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为基层减负的制度规范,彰显了我们党持之以恒纠“四风”、坚持不懈为基层减负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01 形式主义:基层难以承受之重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的大敌。长期以来,基层干部被困在种种无谓事务中,承受着不应有的负担。 “文山会海”耗费心力。基层干部深陷“文山”,耗费大量时间精力解读文件,却无暇将政策落到实处;“会海”让基层干部分身乏术,陪会现象屡见不鲜。 督查检查考核名目繁多。过度留痕、指标繁杂、“一刀切”等问题突出,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各类检查,甚至为了达标而弄虚作假。 “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泛滥。政务APP打卡、网络投票、点赞转发等任务压得基层干部喘不过气。有的地方甚至将内部工作PPT外包制作、强制报送视频材料。 02 《规定》:直击痛点的系统解决方案 《规定》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小切口”设定“硬约束”,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和改进措施。 精简文件会议。实行计划管理、总量管控和发文立项制度,从源头上控制文件数量;倡导“短实新”文风,提升文件质量。严格计划管理,控制会议数量、规模和规格,提升会议质量效率。 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大力推行“一家牵头、多部门联合”的集约化督查检查模式,整合同类项,严控总量频次,杜绝多头重复、集中扎堆。 厘清基层权责。推动权责归位,严格建立并刚性执行权责清单制度,清晰界定乡镇街道等基层单位的法定职责与协助事项。全国3.8万个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已全部编制完成,将该干什么、配合什么、收回什么“三张清单”清晰厘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