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自古以来,治国安邦的根本在于人民。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更应厚植为民情怀,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服务群众中践行初心使命,在造福人民中实现人生价值。 为民情怀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从“半条被子”的故事到焦裕禄“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坚守,从黄文秀扎根扶贫一线到张定宇“与时间赛跑”守护生命,一代代共产党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内涵。只有始终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才能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服务群众,真正让为民情怀融入血脉、见诸行动。 站在民族复兴的历史方位,厚植为民情怀更需要制度的深耕细作。从“最多跑一次”改革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到“接诉即办”机制及时回应百姓关切;从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生活品质,到“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托起民生底线;从乡村振兴战略激活田间地头的希望,到共同富裕目标绘制幸福生活的蓝图。一项项政策的落地生根,一条条举措的精准发力,都在印证着:为民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体现在教育医疗的每一分投入里,凝结在就业创业的每一个机会中,融化在柴米油盐的日常关切间。 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将个人奋斗融入家国叙事,在成就自我的同时照亮他人。新时代的奋斗者更应懂得:职位越高责任越重,权力越大使命愈艰。要把个人价值的实现锚定在增进民生福祉的坐标系上,将事业发展的成果转化为普惠大众的公共产品。如此,方能在成就事业的过程中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收获“功成必定有我”的人生价值。 “治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新征程上,唯有把为民情怀化作躬身耕耘的行动自觉,将群众的“表情包”作为工作的“风向标”,让每一项决策都浸润着民生温度,每一次落实都传递着民生暖意,才能凝聚起亿万人民的磅礴力量。当我们真正把脚印留在千家万户,把口碑立在百姓心间,就能在时代的考卷上,写下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精彩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