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认”锤炼人民至上的政治品格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党员干部唯有在“认路、认邻、认特点”的躬身实践中涵养政治定力、厚植为民情怀、提升实践智慧,方能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上书写不负人民的新篇。 “认路”察实情,在扎根基层中找准施政支点。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党员干部应自觉将“走出机关大院、走进田间地头”作为履职基本功。坚持问题导向,眼睛向下看、脚步往下走,既访“治理强村”提炼先进经验,也到“发展弱村”剖析瓶颈制约;既听基层干部政策反馈,更重倾听普通百姓心声。要着力打破“盆景式调研”“被安排走访”的桎梏,多采取“四不两直”方式穿透表象迷雾。通过沉到一线真看实听,在零距离感受群众冷暖、第一线洞察矛盾症结中,形成沾泥土、带露珠的调研成果,使每项决策都建立在坚实的实情基石之上。 “认邻”聚民心,在服务群众中站稳人民立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党员干部需主动俯身做“老百姓的官”,把心贴近人民。走进群众柴米油盐的日常,融入万家灯火的忧乐,既要坐得下板凳拉家常,更要解得了群众心头千千结。要摒弃“官老爷”心态,以甘当“小学生”的姿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让百姓的话语真正转化为治理的智慧。坚持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工作的根本标尺,着力解决“安危冷暖”的操心事、“急难愁盼”的揪心事。唯有常思百姓疾苦、心系群众冷暖,在为民纾困、解忧、造福中,才能构筑起血肉相连的干群关系,凝聚起无坚不摧的磅礴伟力。 “认特点”谋发展,在因地制宜中书写时代答卷。科学决策的生命在于实事求是。我国地域广阔、发展各异,生搬硬套、削足适履只会南辕北辙。党员干部必须具备洞察地域特色、把脉发展潜能的战略眼光。深入分析本地历史文脉、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人才储备的独特优势与内在制约,在深刻领会中央大政方针与本地实际的辩证统一中精准定位。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依据发展阶段和环境条件的变化适时调整策略,善于将中央精神的“普遍真理”转化为本土实践的“具体创造”。以精准施策打破发展同质化迷思,走出一条体现时代特征、彰显地方特色、富含人文气息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认路”以求真,“认邻”以厚情,“认特点”以致远,三者浑然一体,折射出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与实践智慧。唯有将脚步印在基层热土,将人民置于心间最高处,将实事求是贯穿事业始终,方能不负时代重任、不负人民所托,在新征程上续写令人民满意、让历史铭记的光荣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