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Labubu这个尖耳朵,锯齿状牙齿的“小精灵”,成为了爆火全网的潮流玩具。限量版盲盒销售的方式,以及过渡溢价都给了黄牛可乘之机。不只是盲盒,近年来,随着文旅、演唱会音乐会、消费券等的盛行,黄牛现象屡禁不止。 黄牛现象的出现,实际上是一种扭曲市场价格,侵占公共资源的市场逐利行为。黄牛们利用人海战术和科技助力,甚至是黑客技术,突破平台验证资质,快速不间断抢票,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更破坏了公开透明的市场秩序,长期以往对行业的长远发展有弊无利。更可怕的是,黄牛现象甚至已经渗入到了就医系统中,一边是病人一号难求,一边又是黄牛高价倒卖专家号源,拿患者的生命安全换取利润,破坏了医疗资源的供需关系,亟需多方整顿。 整顿黄牛现象,监管力量不能“缺位”。相关监管部门应完善制度,加大执法打击力度。各相关部门根据数据库和各种数据共享,及时识别高频率及AI操作的账号,由号及人,抓出账号背后的嫌疑人,同时对黑客使用技术抢票的情况严加追查,严厉打击。此外,也可开设“黄牛”现象举报专线,AI初筛流程证据完整的举报,并招募资深粉丝志愿者处理。 整顿黄牛现象,票务平台等单位机构要及时“补位”。票务平台担任着活动与消费者之间的核心数字化枢纽角色,面对黄牛现象切不可当“甩手掌柜”,应在购票环节严格实行实名制,解决“路人牛”群体,也可叠加人脸识别入场的“双重保险”,将使用AI、黑客技术的黄牛杜绝在外,减少倒票可能。 整顿黄牛现象,自我意识要快速“到位”。消费者在市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仅是各个活动的参与者,更应该成为主动维护市场秩序的守护者,自身提高法律意识和理性消费观念。对待黄牛行为要零容忍、零妥协,坚决抵制黄牛现象。每个人力量虽小,但联合抵制必将营造和谐、透明、公平的市场环境。 整顿黄牛现象,监管力量、票务平台、消费者应三位一体,共同发力,才能促成市场秩序的良性循环,助力行业良性发展。但实际上,黄牛现象的出现,其根本原因还是供需不平衡。长远来看,还需提升社会资源供给,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能平等享受优质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