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资源型地区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面临着转型发展的紧迫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是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只有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安全为基,才能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走出一条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新路。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破解资源型经济转型难题 新发展理念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资源型经济长期以来依赖能源和原材料开发,产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弱,容易受到市场波动和国际环境的影响。要破解这一难题,必须将新发展理念贯穿转型全过程。首先,创新驱动是关键。资源型地区应加快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培育新兴产业。例如,山西作为传统煤炭大省,近年来大力发展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逐步摆脱“一煤独大”的困境。其次,协调发展是保障。要优化区域产业布局,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促进城乡、产业间的均衡发展。最后,绿色转型是核心。资源型地区生态压力较大,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产业低碳化、循环化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二、统筹发展和安全,筑牢转型发展底线 发展是目标,安全是前提。资源型经济转型必须统筹好两者关系,确保经济行稳致远。一方面,能源安全是重中之重。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决定了煤炭等传统能源在短期内仍是保障供应的“压舱石”。在推进“双碳”目标的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式退出,而应有序推进清洁高效利用,确保能源供应稳定。另一方面,产业链安全不可忽视。资源型地区应增强产业链韧性,避免关键原材料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例如,内蒙古在推进稀土产业转型时,既注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又加强核心技术攻关,确保产业链自主可控。此外,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也是转型中的重要考量。资源型地区往往面临财政压力大、就业结构单一等问题,需通过政策扶持、技能培训等方式,妥善安置传统行业从业人员,防范转型过程中的社会风险。 三、多措并举,推动转型迈出实质性步伐 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协同发力,形成长效机制。政策引导是基础。国家应加大对资源型地区的支持力度,通过财税、金融等政策,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绿色改造。例如,设立专项转型基金,支持老工业基地焕发新活力。市场化机制是动力。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转型,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开放合作是助力。资源型地区应积极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加强与发达地区的产业协作,借助外部资源提升自身发展水平。 资源型经济转型是一场深刻的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就一定能推动转型迈出坚实步伐。未来,资源型地区应继续以创新为引擎、以绿色为底色、以安全为底线,走出一条更高质量的发展新路,为全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