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7|回复: 0

让红色种子在青春土壤里扎根结果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30

主题

0

回帖

159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59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望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丽,历经五千年风霜雨雪,却依然屹立不倒。中国共产党,这个从山河破碎中艰苦走来的伟大力量,以力挽狂澜之势,在风雨飘摇中扶起了即将倾覆的大厦。当代青少年们应做好准备,接过革命的接力棒,或许当前他们的力量微小,但未来,他们将在各个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
青少年应重视红色教育。青少年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期,党史学习教育需“精准滴灌”。有的学校把党史课搬进田间地头,让学生跟着老党员看乡村巨变,从“脱贫攻坚”的鲜活案例里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有的组织开展“重走红色足迹”活动,让年轻人在实地探访中明白“新中国来之不易”。这些做法跳出了“你讲我听”的传统模式,用青少年熟悉的语言和方式,让历史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成为可感可知的成长教材。
但现实中也存在一些形式主义现象。有的地方把党史学习变成 “打卡任务”,学生在纪念馆里匆匆拍张照就完事;有的搞“红色知识竞赛”,却只要求死记硬背时间线;还有的夏令营打着“研学”旗号,实则变成了旅游观光。这些形式主义的做法,不仅达不到教育效果,反而可能让青少年对红色教育产生抵触心理。就像种庄稼不能只做表面文章,爱国教育也得往深里走、往实里去。
让红色教育真正入脑入心,一是要多讲有血有肉的故事。比起抽象的理论,青少年更爱听“红军过草地时如何分半块青稞饼”“雷锋出差路上做了哪些好事”这类细节。这些带着温度的故事,能让年轻人感受到革命者的平凡与伟大,从而产生情感共鸣。二是要结合现实讲清道理。当青少年们看到“嫦娥探月”“脱贫摘帽”这些成就时,不妨告诉他们:这就是共产党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初心在当代的延续。三是给青少年当主角的机会。让他们编排红色短剧、策划主题活动,甚至用漫画、说唱等新潮形式解读党史,在主动参与中深化理解。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未来。对青少年的爱国教育,就像在他们心里播下一颗种子。也许当下看不出明显变化,但只要用心浇灌,总有一天会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上一篇:转型发展蹚新路 红色基因铸辉煌
下一篇:九旬入党:游本昌以信仰之光照亮艺术人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7-22 23:30 , Processed in 0.252694 second(s), 5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