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是维护国家资源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和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环节。建立健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加大对资源型城市尤其是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力度,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规划范围包括262个资源型城市,并将资源型城市划分为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四种类型,明确了各类城市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推进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资源型地区资源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经济发展潜力充分发挥,创新引领、加快转型、多元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公共服务体系普遍覆盖,绿色宜居环境初步形成,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资源型地区转型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从此次会议披露的内容看,我国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实践经验主要可分为几个方面:首先,对于远离城市的独立工矿区,如果不具备发展二、三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条件,在资源枯竭后果断选择移民搬迁。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透露,“十四五”以来,在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带动下,有关采煤沉陷区和独立工矿区累计实施地质灾害隐患区居民避险搬迁16.8万户、56.5万人。 其次,打破单一产业结构,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力度,推进新能源开发。据介绍,我国资源型地区的能源资源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新发现一批潜力较大的矿产地,煤炭、黄金以及稀有稀散元素等矿产资源勘查取得明显进展。截至2022年,近六成的地级资源型城市建成国家重要能源资源供应基地。此外,新能源开发利用步伐明显加快,装机容量年均增速超过50%,风电、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已占全国四成。 资源型地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刻不容缓,重点就在于走资源消耗、靠牺牲生态环境的发展“老路”,如今已成为彻底走不通的“死路一条”。明明就是一座资源型城市,或者说数十年来一直倚靠的就是挖煤、卖煤“黑色经济”,谁如果继续假装没有看见危机,或者装模作样在转型升级上高花架子,谁无疑就会成为愧对这座城市、贻害这个地区的罪人。所幸的是,曲靖及时看到了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瓶颈,既没有在“一煤独大”的道上一条路走到黑,也没有拖拖拉拉陷入“温水煮青蛙”困境,而是果断调整产业结构,应时冲出维谷稳步实现“V型反转”。 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转型突破口,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加快补短板、强弱项,资源型地区多元化产业体系已逐步建立。立足自身优势和特色基础,加快推进从“一业独大”到“多业共兴”的转变,资源型地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不断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