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八项规定精神为锚 筑优良作风解民生之忧
近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央指导组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基层工作是为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它的质量好坏,将决定着人民群众是否安居乐业。而中央八项规定,则是为基层工作栽上“常青树”,让他们心中有了底线,行动上有了指引,让群众真正感受到了好作风,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办事劲头。
破除虚假之壳,塑实干之骨。不要停留在堆积的文件上,要坚持务实的作风,实实在在地为人民群众解决问题。中央八项规定通过一系列措施,给基层减轻了不少的负担,给工作人员提供了更多的时间,让他们能够更多地深入基层,了解问题,脚踏实地地回答他们的问题,以实打实干的劲头来赢得群众的点赞,把群众的急难愁盼,真正变成群众可感可触的获得感。 培养廉洁之魂,筑亮节之风。培育“清廉”的灵魂,不仅仅是口头上说说而已,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深处,在行动中,在责任担当上,在思想上,把廉洁从外部的需要,变成内在的。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夯实思想基础,编织严密的自我约束网络,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只有在思想上常修常醒,在行为上严格管束,在责任上敢于承担,才能把廉洁从口头上的要求,转化为深入骨髓的信念。 立为民之志,促长效之治。基层治理就像一棵深深扎根于大地的大树,只有用以民为本做养料,才能在时间的变迁中茁壮成长。只有将为民办事这两个字由口号转变为行动,放在心中,才能使基层治理不再困难,让老百姓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和力量。这种坚定的信念,不会因为错综复杂的困难而消失,才能筑造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 中央八项规定不是束之高阁的条文,而是要深深扎根基层的工作指引。只有面子工程完全消除,才能让基层的工作得到切实的落实,人民的生活才能得到真正的保证。八项规定扫除了妨碍发展的作风问题,为基层干部创造了新的活力。只有将制度转化为良好的工作习惯,才能让基层在“轻装简行”中找到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让人民群众更加感到充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