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wx_caSuU 于 2025-6-17 17:29 编辑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关系党的形象,更关系人心向背。当前,面对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党员干部必须从思想根源、实践行动、制度保障等多维度发力,以“严深细实快”的作风破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顽疾,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一、筑牢思想根基,从“心系群众”到“知行合一” 改进作风的首要任务是解决思想源头问题。党员干部需始终牢记“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将群众立场贯穿工作全过程。一方面,要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提升政治判断力、领悟力和执行力,在复杂形势下保持头脑清醒。另一方面,需将理论学习转化为实际行动,多关注民生痛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通过“解剖式调研”掌握实情,以“为民谋利”的实效检验思想作风的转变。坚持“严深细实快”的工作作风,唯有以“工匠精神”对待每项工作,才能在规划、实施、效果各环节体现为民服务的真诚。 二、锤炼务实担当,以“快干实干”破解难题 作风建设的核心在于行动。党员干部需摒弃“敷衍塞责”的惰性,发扬“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攻坚精神。一是倡导“快把式”作风,对决策部署做到“快办快结、快速反馈”,设定工作时限与标准,形成“计划—检查—反馈—奖惩”的闭环管理,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二是主动深入基层,通过下沉社区(村),倾听民声、收集民意,在解决物业矛盾、医疗教育等具体问题中锤炼能力。三是健全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干部在改革中“敢抓敢管”,在面对历史遗留问题或新挑战时“挺直腰杆”,以“善作善成”的韧劲推动工作落实。 三、构建长效机制,用制度“刚性”巩固作风成果 作风建设需从“治标”向“治本”深化,形成常态化、长效化机制。一是强化监督问责。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对“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电子红包”等隐形“四风”问题严查严处,通过智能预警系统实现“数据监管”升级。二是完善考核体系。将作风表现纳入干部选拔任用核心指标,细化考核标准,对作风扎实者表彰重用,对敷衍塞责者严肃问责,树立鲜明导向。三是推动群众监督。公开领导干部作风承诺,引入群众评议机制,以“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最终检验标准,确保作风建设始终围绕群众需求展开。 党员干部的作风,是观察党群关系的“晴雨表”。从思想上的“心系群众”到行动上的“雷厉风行”,再到制度上的“闭环管理”,唯有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才能以优良作风凝聚民心、推动发展。作风建设“永远没有休止符”,唯有以“求真务实”的面貌、“勤俭节约”的底色,方能向人民交出满意答卷。站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起点上,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以“答卷人”的自觉,在实干中书写新时代的作风篇章。
|